首页 > 学院 > 榜样人物 > 正文

他是海岛的光明卫士

2016-07-17 16:11:13 来源:

“蒋师傅很忙的。”

“蒋师傅是好人!”

“蒋师傅一叫就到。”

张慧娣的杂货铺里,大家你一嘴我一嘴地夸奖蒋海云。杂货铺边上,蒋海云正忙着和同事们给14个夜排档摊位安装新的电表。春回四月,休整了半年的浙江舟山东极岛,又将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旅游旺季。

蒋海云是浙江舟山供电公司东极供电服务站站长。在过去的30多年中,从虾峙到普陀,从普陀到东极,他一直辗转漂泊在外岛,扎根海岛供电服务一线。他是海岛居民的“光明卫士”。

“让东极家家户户用上舒心电。”

6时许,晨光正从山巅上慢慢滑下。海边公路上,蒋海云匀速奔跑着,耳畔是海浪拍打礁石的哗哗声。

这是蒋海云一天中难得的闲暇时刻。不过,这份闲适也维持不了多久。不一会儿,蒋海云跑到了半山腰,拐进了山腰处唯一的建筑——东极电厂。他径直走向隆隆作响的柴油机组,仔细检查起来。

东极是浙江最东面的岛屿,再往东12海里就是公海,庙子湖、青浜、黄兴、东福山等4个有人居住岛屿的配电网一直未与内陆电网相连。东极电厂的前身,是临海而建的一个小型柴油发电厂,每天晚上限时向岛上居民供电,且电压不稳。“电灯一灭一亮,电费一分不让”,岛上居民饱受缺电困扰,年轻人大多选择离开,唯有老人与礁石相守。

2009年,舟山供电公司完成东极电力线路改造和电厂扩建,正式接管东极电网,实施同网同价与统一维护检修。这一年,有着丰富海岛供电服务经验,又精通柴油发电技术的蒋海云受命登上东极岛。

刚上岛,蒋海云来不及欣赏东极的美丽,一头扎进了繁忙的工作中。培训新员工,整理新机组材料,计算如何节约发电成本,梳理全岛客户资料,挨家挨户接线装电表……蒋海云的忙忙碌碌让岛上居民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感觉天上掉了个大馅饼。”居民余伟亮激动地说,以前电灯只在晚上亮几个小时。听说以后会全天24小时供电,而且电费还便宜很多,岛上的居民半信半疑,直到蒋海云和同事们忙碌的身影不时出现在大家面前,直到石屋里的电灯白天也能点亮。

蒋海云和记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看不下去”:机组发生故障却要坐等技术人员上岛来维修,他“看不下去”;老人不会打电话,家里停电了就颤颤悠悠走到服务站来寻求帮助,他“看不下去”;海鲜排档摊主乱拉电线,他“看不下去”……  

就因为这句“看不下去”,蒋海云在东极忙忙碌碌一晃就是5年,他把“让东极家家户户用上舒心电”放在首位。

5年来,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在轮船的汽笛声中陆续被搬进居民的石屋里,包括余伟亮在内的很多东极人放心地开起了家庭旅馆。东极电网负荷以每年36%的速度递增。如今,东极岛上家庭旅馆的床位,已经从2009年的800张,发展到2279张。

5年里,蒋海云持之以恒改良柴油机组冷却工艺,使每台机组功率提高30%以上;他改造低压线路,建立服务站一整套优质服务章程,为居民办理电费卡扣业务,为驻岛部队检修线路,成为留守老人的“家庭电工”;他让孤岛上的2000余人,享受到与舟山本岛同等的优质服务。

“这就是海岛的特色。只要是用电问题,他们不找我们找谁?”蒋海云这样解释。

“事出紧急,总不能视而不见。”

“无风三尺浪,有风浪过岗”,可以想见台风来时东极的险象环生。而东极岛上的4个住人小岛相互孤立,来往只能乘船。因此,蒋海云和同事的随身工具包里多了一件救生衣。

2013年7月,又一场台风来袭。一天下午3时许,正在庙子湖岛上做防台风最后准备的蒋海云突然接到镇政府求助电话:青浜岛上停泊的小渔船需要用起吊机吊到堤坝内,但起吊机却突然动不了了。

都已经停航了,这时候去太危险了。海浪滚滚,早已不具备通航条件。就在大家的担忧中,蒋海云和同事毅然坐上一艘小船出发了。“如果渔船不能在台风来前及时回港,渔民的损失就大了。”蒋海云说。

小船在巨浪中颠来荡去,小心翼翼地向青浜岛前进,可由于风浪太大,小船根本没法靠岸。蒋海云在摇晃的船上站了起来,一个浪头将船推向岸边,他准备顺势跳过去,可没想到,他前脚还没落地,船却已经顺着浪头退回去了。“幸亏岸上的几个人一把拉住了我。”蒋海云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些后怕。

这样惊险的时刻,蒋海云已经不记得遇到过多少次了。可每次遇到急事,他还是会冲上去。“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总要努力一下。”其实,蒋海云心里对危险是有认知的,只是事出紧急,没顾上自己。

蛇年农历腊月二十七的晚上,蒋海云正在服务站值班。“着火啦!”“快救火!”呼叫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蒋海云立即跑出去,看到对门马亚雪家里冒出浓烟,火苗不断从二楼窗户里往外窜。当时屋主不在家,蒋海云戴上安全帽,拿上灭火器就冲了过去。

眼看大火就要烧到隔壁,蒋海云顾不上危险,搬来梯子就往房顶爬,从上往下灭火。在随后赶来的居民和部队官兵的帮助下,大家奋战3个多小时终于扑灭了大火。

“蒋师傅怕我们俩口子着急,打电话的时候还只说有事找。”马亚雪说,蒋海云就是这样,自己不顾危险,却总想着别人。

“把工作排得满满的,就不会想家了。”

在妻女眼里,蒋海云不是称职的丈夫和父亲。在东极岛的这几年,他甚至连春节都没能回家。

“有时候真的怨他。”妻子蒋赛萍说。30多年来,蒋海云缺席了女儿的成长。这几年,蒋海云的父亲、丈人、丈母娘相继病重,所有重担都压在蒋赛萍的肩上,“累的时候就特别想他能在身边帮一把。”

这样一个顾不了家的人,岛上的留守老人们却说蒋海云一定是“好儿子”,服务站的小伙子们说蒋海云一定是“好父亲”。

岛上常年独居的盲人婆婆说:“一听声音我就知道蒋师傅来了,他对我真好啊,常常来看我。”东极岛上留守老人多,蒋海云都记在心上,“黄兴岛上有4位,青浜岛上有十来位,多是七八十岁的,也有90多岁的。”只要有空,蒋海云就会挨个去串门,检查一下供电线路,陪老人聊聊天。

“我们晚上睡觉晚也要说。”“还会说我们不锻炼身体。”“还管我们找对象的事儿。”服务站9名工作人员一致认为蒋海云“什么都好,就是稍微有点爱唠叨”。从22岁到32岁,9位小伙子孤身在外,蒋海云既是工作上的领导和师父,也是他们生活上的家长。

“把工作排得满满的,就不会想家了。”蒋海云说。夜晚来临,东极的海面被黑暗笼罩,岛上的路灯勾勒出岸边礁石硬朗的轮廓。蒋海云关上服务站的门,踩过倒笃街上早已被磨平棱角的大石块,听着不远处临海而设的夜排档传来的喧闹声,此刻对家人的思念才无边无际地荡漾开来。

2009年5月,沈家门滨港路海鲜排档实施架空线路改电缆,蒋海云领下任务,首次在家门口工作一段时间。有天凌晨1点多,失眠的蒋海云索性起身,打算去施工现场看看电缆沟是否灌进了海水。蒋海云记得,被吵醒的妻子不但没怨他,还拿起手电筒一路陪着他。蒋海云说,他永远忘不掉妻子为他打的手电,忘不了那夜的海浪声。

“曾经也想过离开东极。”人到中年的蒋海云并不掩饰自己对正常家庭生活的渴望。只是,东极还未与内陆电网相连;只是,电厂的两台800千瓦机组才刚投运;只是,岛上有那么多留守老人;只是……

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权威指南在这里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

近期,一张包含103种垃圾的垃圾分类列表在网上热传,在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这4个分类下,每一类都列出了20多种垃圾。因为内容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