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 > 榜样人物 > 正文

援藏干部张全红:深情奉献 筑梦高原

2016-07-17 16:12:19 来源:

10月底的陕南汉中秋高气爽,果木飘香,气候正当宜人时,而三千里外的西藏昌都已是一派萧杀冬景,草木凋零、枯瘦得令人心疼,光秃秃的崇山顶坐满皑皑积雪,山间许多河流已经冰封。在这个藏语意为“水汇合处”的地方有位特殊的电网人张全红。

张全红,一名国家电网陕西汉中供电公司的中层干部,在这雪域高原上已经坚守了500多个日日夜夜。海拔平均3500米、最高6100米,气温最低达到零下十几度的西藏昌都地区,对于从小生长在亚热带季风气候里,今年已43岁的张全红来说,实在是一场空前的挑战。

多年坚守岗位无私奉献   关键时刻援藏彰显大爱

谦逊、随和是汉中供电公司援藏干部张全红给人的第一印象。1995年,从陕西工学院电气技术专业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张全红一直从事继电保护工作,援藏前,担任汉中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

2014年5月,时任汉中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兼机关支部副书记的张全红,获悉国网公司有援藏帮扶任务后,毫不犹豫地递交了帮扶申请,通过层层选拔,成为陕西国网公司2014年援藏的5名人员之一,最终被选派到昌都供电公司进行为期一年半的帮扶工作。

谈到援藏的初衷,张全红说,那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在先进人物事迹的不断鞭策和鼓励下,获悉公司援藏帮扶任务,觉得我的工作经历适合帮扶岗位,我就毫不犹豫地递交了自己的援藏申请。怀着激动而紧张的心情,通过了公司审查和体检,于6月8日进入神往而圣洁的西藏。

2014年6月8日,张全红踏上了充满挑战为期一年半的援藏帮扶之路。前往了美丽而又神往的西藏。昌都坐落在群山怀中,被称作“藏东门户”,平均海拔3500米,最高6100米。因受地形的影响,高原寒温带季风性气候混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顶终年白雪皑皑。这样的气候条件,让常年生活在汉中这样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并且已经42岁的张全红来说,需要克服的不仅仅是身体的不适,更要在这样的条件下完成帮扶工作。虽然进藏之前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初到高原,呼吸不畅,心跳加速,胸闷气短让张全红第一次体会到了高原反应的症状。同事告诉张全红,“要多喝水,初到高原地区动作一定要慢”。就这样经过一周时间的适应,高原反应才逐渐减轻。

高原反应如影随行   坚持带病完成任务

“我来昌都之前,昌都地区没有大电网支撑,属于孤网运行,依靠金河电站和发电机组为供电来源,但是金河电站属于小水电项目,到枯水期时所能供应的电量更少。尤其到冬季后气温最低零下十几度,很多群众需要依靠电力取暖,用电量更大。并且电能质量很差,常常导致灯不亮,藏民在使用电机打奶茶的过程中烧坏电机。”身为国网人的张全红来藏后深知此工程的重要性。虽然高原反应严重,但是张全红不忘来藏初衷,迅速进入帮扶岗位角色。了解昌都电网结构、设备现状、公司管理特点等基本情况,力争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为“川藏电力联网”工程作出自己的努力。

“川藏电力联网”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贯彻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服务川藏两地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工程。作为“十二五”期间国家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建设项目,工程建设投运对促进川藏两地藏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和国家安全,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工程于2014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

“川藏电力联网”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具建设挑战性的高原超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施工条件差,建设难度大。沿线大多处于高海拔、高山峻岭地段,线路平均海拔3700米以上,最高海拔接近5000米,高山峻岭地段约占65%,建设环境十分复杂。交通运输条件差,地质灾害频发,高原气候恶劣,生理健康保障困难。沿线大部分地区处于低气压、缺氧、严寒、大风、强辐射等区域,含氧量低,极端温差大,自然环境恶劣,给参建人员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影响。

 

 

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权威指南在这里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

近期,一张包含103种垃圾的垃圾分类列表在网上热传,在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这4个分类下,每一类都列出了20多种垃圾。因为内容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