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记,我得和你说点事,这马上就要灌田了,我们家的水泵还没安上呢,我着急呀,你看能不抽个时间给我装上。”“没问题,这两天我让人过来。你放心,绝不会担搁你抽水灌田。”
4月20日,一大早吉林伊通县砂古村村民张长福就拦住了刚要去供电所上班的李国。
作为伊通县新家供电所长的李国,还有另一层隶属关系。他担任伊通县营城子镇砂古村党支部书记已经近10年了。
在采访伊通县营城子镇的镇领导时,有一位镇领导开玩笑的说,李国同志就像一个"好郎中",工作时他号得准脉,下得对药,五味平衡、不温不火,抽丝剥茧,由表及里,药到病除,不再复发。
李国虽然生在农村,但一开始他对农电及农村工作并不是很熟悉。作为一名从军四年的退伍军人,回到地方后先后从事过变电运行、设备检修等多项工作,1986年才走上农电工作岗位,也正是这20多年的农电工作经验,让他成为农村以及农电工作的行家里手。
“李所长在农电所工作这么多年,他知道什么季节农电部门要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做些什么。每年春耕、秋收等农村大忙时节,他都及早安排,无论每天多忙,可从来没听他说过累,他把工作当成了乐趣"。供电所的同事老刘这样评价他。
作为村里的支部书记,李国总是站在农民的角度换位思考。他总是根据农民的作息时间来调整自己的工作时间。"只有日头落了,吃过饭了,喂过牲口了,农民才有时间配合你的工作"只有这时他才会有时间处理农村的家长理短,日常琐事。
2013年7月的一天,李国到村里困难户王成林家走访,刚一进院就看见老俩口正在给牲口铡料。王成林老俩口由于年龄大,土地又少,生活很困难,唯一的一个女儿又嫁得远,对家里帮不上忙。李国二话没说,动手帮他们干起活来,眼看下午一点多了,老俩口子不好意思的说:“家里也没吃的,不知道李书记来,”这时李国笑着说,今天我还真就在这吃了,咱这地里不是有蘸酱菜吗,有这就行了。王成林逢人就说:“我们家从来没要干部吃过饭,那天书记不但帮我干了半天活,还在我家吃了便饭,这样的人我们信得过。”
简单随意的农家饭并不能给农户带来多少负担,但这简单中却拉近了一个村官和农民的距离,后来,李国针对他家困难为王成林申请的困难补助。
坐在李国的办公室里,听着彼此起伏的电话铃声,李国早已经习惯了奔走在农村的大街小巷,习惯了忙忙碌碌的日日夜夜。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咱为农民解忧要热心,对待客户要耐心,提供帮助要诚心,真情服务要恒心。"这就是李国给自己定的工作准则。20多年来,他始终恪守着这个准则,率先垂范,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最了解农民的不易,我不忍心看着他们抽不上水把地荒了,更不忍心看着他们充满希望而来,失望无助而归。所以,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总是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为农民服好务"李国的这一席话是他做好本职工作的"诀窍"和"法宝”。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20多年来李国为民服务得到了公司和当地百姓的认可。他连续多年荣获吉林省公司、四平供电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1年四平市政府授予他四平市劳动模范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