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 > 榜样人物 > 正文

王安全:一个人的电站

2016-07-17 16:11:40 来源:

 

在海拔3400米的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拉波乡,甘孜供电公司技术员王安全坚持为藏族群众服务了12个年头。

初见时,记者很难相信55岁的王安全不是理塘本地人:黝黑的脸庞上两块明显的“高原红”,满额皱纹、皮肤粗糙……其实,他是汉族人,来自雅安市石棉县。

他是一名电站技术工人,但在乡镇换届选举中,拉波乡人大代表却打算联名提名他任乡政府领导,希望他长久留下来。他向每个人解释说自己只熟悉电站工作,村民们才作罢。“在拉波,王师傅是我们全乡人的亲戚。”77岁的中扎村村民丁真次乃说。

18米溜索,黝黑钢丝被双手磨亮

记者翻越两座近5000米的高山,来到离理塘县城140多千米的拉波乡时,眼前是一幅高原秋收图,田野里随处可见等待脱粒的青稞堆。对于忽晴忽雨的高原天气,当地村民并不担心,“我们这里电好,电动脱粒机不出3天就能全部整完”。

村民们的信心源于附近装机400千瓦的水电站。12年来,他们几乎没担心过停电的事,他们相信这个电站的技术员——王安全。他们说,只要王师傅在,就没有缺过电。

通往电站,比记者想象的更难。奔腾的拉波河上,一根18米长的钢丝溜索,是唯一的“路”。

村民尼玛告诉记者,12年前,连接电站与乡村的水泥石桥被河水冲垮了,当地无力重建桥梁,王师傅就利用废旧桥墩搭建起钢丝溜索。这些年来,无论刮风、下雨、下雪,王师傅都常常背着笨重的工具,靠钢丝溜索往返电站。

王师傅带着记者走钢丝溜索。他伸出布满老茧的双手握住溜索,拇指紧扣钢丝,站在一根饮水管道上向前迈步。记者紧紧抓住溜索,一步一晃地向前挪着步子,脚下汹涌的河水让人心里直发憷,走完后手心、背心全是汗。

对王安全来说,他从没想过自己会在这个理塘最偏远的河谷里一干就是12年,他说:“当年县上只是请我来检修电站。”2001年,电站机器故障,王安全从石棉县安顺场来到理塘检修,设备修好了,县上和乡上决定聘请他为临时工,管理这个小水电站。

家人在石棉,自己要不要留下来?

王安全走访发现,这个水电站装机虽小,却关系着拉波山谷650多户人家2000余名藏族群众的用电。之前由于缺乏管理,电站建成后的5年间常常停电,村民“看得见电站却用不上电”。

他这一留,就是12年。

如今,钢丝溜索大部分已褪去黑色外表,在阳光下发出亮光,拉波乡党委副书记王有才说,那是王师傅的双手磨出来的光亮。

爬电杆,每月磨烂3双手套

电站恢复正常运转后,村民们的生活和观念慢慢改变了。乡干部说,因为看上了电视,藏族群众了解了子女教育的重要性,全乡没有一名学龄儿童失学,“再也不需要上门动员了”。

发电、供电,还不是王安全的全部工作。有8年时间,这个电站只有他一人支撑,巡线维修、收取电费都是他的工作。

650多户村民散居在拉波山谷,供电线路长20多千米。为了不影响供电,每月的巡护工作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村民家电路出了故障,总会叫王安全去看一看。

为了走得快一点,王安全把自己微薄的工资积攒起来,买了一辆摩托车。但山路遇雨泥泞、遇晴坑洼,摩托车不到两年就坏掉了。他又买了一辆摩托车,同样,没能用到3年。到现在,王安全骑的已经是第6辆摩托车了。

更大的考验,是每月抄电表时爬电杆。

为了村民用电安全、避免私拉乱接的偷电行为,电站把电表安在村民家门附近的电杆上,抄表得爬上电杆。“过去是木头电杆,还不高,现在水泥电杆最低的都有7米高。”扎扎村村支书昂昂说,王师傅个子不到一米六,爬电杆特别辛苦,但他爬上爬下,从不叫一声苦。“全乡共有702根电杆,每月光是爬电杆就会磨烂三双线手套。”王安全说,“只要我去抄表收电费,人家从来不拖欠。”

舍得垫付电费,舍不得换把新锁

近4年,电站新进了3名发电员,王安全有了帮手。大家碰到电路问题,还是习惯性地请他帮助解决。他呢,依然随喊随到,人到故障除。让王安全高兴的是,全乡80%的村民家有了电器,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喝酥油茶用打茶机,吃“锅盔”用蒸馍机,电视机、洗衣机成了生活必需品,农业机械让生产效率更高,拉波乡村民开始走上致富路。

鲜为人知的是,王安全多年来一直领着每月1000多元的临时工工资,两年前转正后,月工资也不足2000元。在老家石棉县,王安全家的房屋在汶川大地震中受损,重建新房还欠了一笔债。一次,他的钥匙不小心锁在屋内,他用锯子割开锁,将锁头焊起来再用,舍不得花30元买一把新锁,因为这些钱“买挂面能吃上好多顿”。

而在村民们的眼中,王安全是一个很“舍得”的人。

收电费时,几户经济困难的村民有时交不上,王安全就用自己的工资垫上。日积月累,他已经垫交了3000多元电费。平时村民们家里有什么困难找到他,他也总会帮上一把。在当地,他还结对帮扶了1户五保户。

他是650多户村民的亲人

和王安全一起进村入寨,远远地就有藏族村民热情地招呼他进屋坐坐,拉着他的手笑逐颜开,他是拉波山谷650多户村民的亲人,这里也成了王安全的第二个家。

当地干部群众对用电的渴望,牢牢拴住了王安全的脚步。他还记得,最初他做通爱人思想工作,离家孤身来到电站时,县政府派出专车专人送他到拉波乡。

2002年年初,王安全回石棉老家准备过年,刚到家就接到村民电话,说停电了。他二话没说连夜赶回,硬是在大年三十前排除了故障,让全乡人用上电,过了一个开心温暖的新年。在那以后,他再没有回过老家过年。他说:“高原气候特殊,老机器不好发电,担心自己一走又出问题。”

今年年初,王安全打算兑现对家里的承诺,退休回老家照顾家人。闻讯后,村民们无不挽留。想了几个晚上后,王安全放弃了退休的想法,“能干的时候就再干一阵子吧,大家没把我当外人。”

夜宿拉波乡,当明亮的灯光伴随着欢笑声从藏寨里传出时,记者体会到王安全那不忍离去的心情。

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权威指南在这里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

近期,一张包含103种垃圾的垃圾分类列表在网上热传,在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这4个分类下,每一类都列出了20多种垃圾。因为内容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