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身体消瘦32斤。这不是在减肥,而是一名电力员工对西藏的“奉献”。
2014年7月25日,国网海安县供电公司援藏干部吴金明依依不舍地挥别西藏高原的云彩,踏上返乡的旅程,在他身后,留下了一串串真情奉献的闪光足迹。
西藏林芝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平均海拔3100米。2013年7月25日,吴金明带着对雪域高原的的满腔热情和挚诚之心,带着江苏供电人对藏区人民的深情厚意,来到这片高山大川,为雪域高原的光明事业贡献力量。
缺氧不缺精神
初到高原,由于当地空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一半,吴金明经常感到胸闷气短、头疼难忍,,夜里睡不着觉,白天头晕缺氧。面对困难,他没有被吓倒,更没有选择离开,而是努力适应高原艰苦的工作环境,迅速进入角色,投入到新的岗位工作之中。
在西藏,有不少扎根于此的“老援藏”,他们大都政治观念强,个人素质高,具有很强的奉献精神。吴金明甘当小学生,抱着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老西藏精神的激励下,自觉找准位置,既主动当好参谋助手,又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独挡一面。
2013年是国网公司“基建队伍建设年”,吴金明在与林芝公司同志共同学习落实网、省公司“基建队伍建设年”活动具体要求的同时,以不断推进林芝地区电网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强化培训教育,重点提高设计、监理、施工队伍现场技术支撑、建设管理、现场施工的能力和水平,全面加强基建队伍专业管理。通过自我交流学习活动,以点带面,有效提高了专业人员素质和电网建设管理能力,促进基建队伍制度体系完善建设,推进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缩小了林芝公司基建队伍建设管理水平与国网要求的差距。
对吴金明来说,藏区工作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和严峻的考验。为了了解林芝地区的电网结构和供电设施现状,他认真学习了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及林芝地区经济发展要求等地方政府对电力能源供应需求的文件,并通过勤走现场、查阅各类生产营销报表统计数据,摸清该地区的电力供应和需求情况,为履行援藏帮扶职责打好基础。
以学带帮、以小带大、以行带动、以点带面,这是吴金明给自己援藏目标制定的工作思路。对于帮扶人员来说,向藏区同志学习同样也是一项工作任务。在向藏区同志学习的过程中,他注重去查找问题、发现问题,并与平时工作相结合,用内地先进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适时适地向帮带对象提出建议,虚心接受藏区同志提出的意见,与藏区的同志相互学习、共同提升。
今年3月15日,林芝城网户表改造工程如期开工。此次户表改造工程的物资涉及全国20多个厂家和区公司三个仓储点的物资调拔,共计4000多万元。吴金明积极主动与部门专职配合协调中标物资的技术协议和合同的签订。为保证工程不受物资影响,他和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一起逐一确认物资需求的顺序和数量,按工程对物资的需求进程将物资分成前期(开工必备)和后期(后续组装)物资两部分,并配合设计单位与物资供应商签订技术协议合同,与公司物资部门到拉萨办理调拔物资手续,同时联系施工单位接收物资。在那些忙碌的日子里,他整整一个月没有睡过安稳觉。
艰苦不怕吃苦
也是在2013年,林芝城网改造工程进入初步设计阶段,林芝的大街小巷里随处可以看见吴金明和同事们奔走的身影。从中心变、沿河变、新区变到沿嘉、沿医、沿电、中工、沿永、沿水、新兵等数10条线路,从光彩退休小区、园林退休小区、林工商退休小区、武警二组退休区、沿河退休区户到白玛岗小区、青年公寓、武警一组退休区等多个改造小区,吴金明始终坚守在现场,克服高原反应、极度寒冷等困难,按照方案逐一勘察。望着他被高原上的风吹得又黑又瘦的脸,同事们不禁佩服地对他竖起大拇指说:“刚来时见你文质彬彬的一副书生模样,没想到还这么肯吃苦!”
身上掉肉,意志长膘。在艰苦奔波的同时,吴金明战胜疲惫,挑灯夜战,利用晚上的时间认真学习了《西藏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要点》、《西藏农网典型设计》、《西藏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原则》、《西藏电力有限公司配电网技术导则实施细则》等文件和技术规则。熟悉了林芝电网改造范围内设备现状及负荷情况后,他积极与设计公司人员讨论确定改造实施方案,通过改造高损耗淘汰型变压器、裸导线改绝缘线、重要负荷双电源改造、总表供电改一户一表、将沿水142线延伸与沿永141线路实现联络互带,城市中心地面实现电缆入地等,使林芝城市电网布局合理、供电区域明确、可靠性相对较高,基本实现“N-1”与“互带联络”。
在接下来的在林芝鲁朗国际旅游小城镇、双拥路改造工程、米林县农网改造工程等项目中,吴金明主动参加工程设计、初审,为工程顺利实施出谋划策。在110千伏朗县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他又多次随公司检查组到朗县变电工程现场开展工程进度与质量检查,协助调协物资供应进展情况,严格工程验收质量提出整改建议,确保工程投运不留隐患。
解决了一个问题,新的问题又来了。2013年12月29日,米林县卧龙镇单嘎水电站因设备损坏无法修复,不能发电,因其供电区域未接入米林县供电主网,区域内农牧民已多时无电可用。接到米林县政府求助后,吴金明与同事们再一次投入到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严峻挑战中。在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和林芝地委行署的大力支持下,他们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抢时间、赶进度,全力帮助米林县农电站解决单嘎水电站供电区域农牧民的用电问题。当时正是冬季,因天气恶劣,施工过程几度受阻,材料运输困难,吴金明把这当成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锻练吃苦耐劳精神和提升业务技能的机会。双手被冻麻了,吹上几口热气暖一暖;感冒了,偷偷吃一片药接着工作。尽管高原强烈的风吹在脸上象褪了皮一样地疼,他却暗暗鼓励自已: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也要坚持,没有过不去的“冬天”!
在吴金明与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该惠农工程仅用15天时间就新建单回10千伏线路3.2公里,组立电杆40基,保质、保量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该工程的竣工投运,解决了米林县卧龙镇本夏等12个行政村235户、1514人的用电问题,为推进农牧区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用电提供了坚强保障。
海拔高追求更高
“来林芝为什么?在林芝干什么?离开林芝留什么?”在西藏的一年里,吴金明时常在心底对自己进行“拷问”。
进藏时,吴金明带着的帮扶任务是:大力支持西藏电网发展和加快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要求,加快推进西藏农网建设,支持西藏公司按期完成农网工程建设任务。在藏期间,他按照林芝供电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加强对西藏地区农网工程设计、施工等标准化要求的学习,落实国网公司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工作要求,提出了在电网规划、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工程施工及工程结算等管理环节的新颖意见、建议,并得到相应落实,形成了林芝供电公司标准化的制度与流程,并制定相应考核与激励制度,确保各类标准能够真正“落地”。
援藏的关键是为西藏电网留下内地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藏一段时间后,吴金明发现林芝公司的创新管理存在不少空白。他随即与国网海安县供电公司负责人进行了汇报,得到了该公司领导的支持,为林芝公司各部门、班组发来了《QC小组基础教材》和《QC小组活动指南》等培训材料。在吴金明的带动下,该公司开展了以提高员工素质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出发点的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认真推广QC成果。吴金明运用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精心指导QC小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林芝员工的精品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鼓励员工自觉形成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营造人人参与和鼓励创新的氛围。在服务地方经济中,他根据营销、调度等部门提供的近年电力供应的报表分析数据,结合地区发改委提供的地区经济运行数据,完成了林芝供电公司2014年电力市场分析预测报告,为该公司下一步电网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在完成电网建设帮扶工作的同时,他还在林芝供电公司营销业务技能竞赛、农电代管等方面工作上竭尽自己专业所能,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开展相关工作,他笑着说:“企业是由个人组成的,我们要让每块金子都发光。”他参与和指导了营销服务规范和业务受理情景模拟两项技能培训,对每一个动作的规范展示和情景编排都追求规范、合理、美观、大方。最后,在区公司技能竞赛中,这两个项目同时取得了单项第二名的好成绩。
一年的援藏帮扶是人生一段非同寻常的短暂经历,望着越来越远的喜马拉雅山脉,吴金明留恋地说:“与同龄人相比,我的人生是无愧的,因为我在艰苦与安逸中选择了前者,在索取与奉献中选择了后者。我又是幸运的,因为我在世界屋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段经历让我在今后的人生中将更有底气迎接种种困难和挑战,这是无价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