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人,平均每月完成300-400项操作票的操作,几十项的任务。你还别不信,这事儿就发生在鄂尔多斯电业局东胜铁西供电分局变电班里。
这个班组为啥不简单?原来他们有一套独特的管理“秘籍”。
用标准规范管理
该班组下辖柴登、泊江海、商砼、广场、三园5个变电站,主变容量129600千伏安,18名班员担负起了这5个变电站的9台主变、8条35千伏进线、2条35千伏出线、53条10千伏出线断路器及其他变电设备的运行与维护工作。
面对琐碎的工作任务,要想做到井井有条,作为变电班班长的高文亮和贾银飞,就下了一番功夫,动了一番脑筋。从2011年6月该班组成立至今,他们一直在探索标准化管理的模式,要求班员按规章制度和相关程序巡视和操作,“制定的规程,就要严格执行,这样才能安全,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这是两位班长的共识。
今年,鄂尔多斯电业局重抓标准化建设工作,当两位班长拿到公司2013年新版《标准化管理条例》时,激动不已。“原来我们只是摸着石头过河,得自己去摸索,现在有了现成的标准,我们落实起来就更有方向了。”
从6月份开始,该班组大力推进标准化变电站建设,从站容、站貌、标识防火设施到巡视、操作、交接班,再到基础资料、台账,逐条逐项地进行整改。从标准化建设中尝到了“甜头”,“工作流程、操作流程都规范了,再也不用走弯路了,我们的负担减轻了”,贾银飞说。
用汗水守卫安全
在变电站工作的人必须接受“三无”的工作特点,即无节假日,无时间点,无规律。“不论你生活中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不论几点,不论天气有多恶劣,只要有事故发生,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操作。”
有供电经验的技术人员都知道,供电线路最容易在刮风、下雨、下雪等恶劣的天气下发生跳闸、短路等事故,所以,天气最恶劣的时候,就是变电站工作人员最忙碌的时候。
一直以来,变电班员工就像一个个严阵以待的士兵,随时等待出发的命令。
8月22日,因雷雨天造成站内跳闸,变电站工作人员凌晨4时30分出发,去站内进行操作,直到晚上7时才结束工作。像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
基础资料的整理也是一项大工程,“有时我们早上八点坐在这里开始工作,再抬头已经过了下班点了”。
除此之外,只要接到单位的任务,他们都会全力以赴做好。用贾银飞的话说就是“忙来用”。7月份单位实训基地建设,变电班所有休班人员被抽到基地,顶着33度的大太阳张贴标识。
用榜样带动士气
今年,已经49岁的高文亮当起了分局的篮球队队长,“得给年轻人树立个榜样,一个人最怕的就是没有活力”。在繁忙的工作中,高文亮每天要抽出时间陪一帮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打球,同时与年轻人一起谈心,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
7年前,刚刚40出头的贾银飞,患上了双骨股头坏死的病症,在病痛折磨最严重的时候,他仍然舍不得离开他热爱的岗位,为了不耽误工作,不给单位和领导添麻烦,他边工作,边看病,别人利用节假日出去玩,他则是利用休息日去北京看病,由于病痛的原因,至今他走起路来总是颠颠簸簸的,但只要接到故障报告,他的腿也似乎灵便起来,第一个冲到现场抢修。他总是说,既然拿了这份工资,就得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企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两位年岁已高的班长都没日没夜地干,我们这些年轻的班员哪能偷懒呢?”班长的以身作则鼓舞了班员,带动了整个班组。这里也成为了该分局的人才培养“基地”,“好多新员工都是从这里出去的,而且出去后都成为了中坚力量,有的还担任了专责。”说到这里,两位班长非常自豪。
用关爱凝聚力量
“我们班组非常团结,因为这里处处可见关爱”,大家总是自豪地说。在18名成员中,有14名为劳务派遣工,而且年纪都比较小,收入又少,生活比较困难,两位班长带头对他们进行帮扶,班员生病,两位班长就以班组的名义组织看望。
一次,一名年轻员工因为感情问题,意志消沉,并要放弃工作,两位班长着急了,多次开导说服,帮着他解开心结,在开导与教育下,这名员工振作了精神,回到了工作岗位。“年轻人容易冲动,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关爱”。
在两名班长眼里,班组的年轻员工就像他们的孩子一样。用贾银飞的话说:“该训也得训,这是为他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