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 > 榜样人物 > 正文

创新超越的智慧电工

2016-07-17 16:11:58 来源:

娄先义,1959年1月出生,1978年入伍,1988年从武警部队转业到原襄樊供电局市区分局工作,二十多年来始终坚守在电力生产一线岗位,有15项发明成果获得国家专利,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最美一线职工”等荣誉称号。

“与传统接地线相比,10千伏便携式高、低压接地线携带方便,可以在不同环境下使用。”5月28日,全国劳动模范娄先义刚结束湖北省劳模巡回报告,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创新工器具的推广应用工作中,以尽快实现该产品在湖北襄阳供电公司范围内的全面应用。

与电结缘 创新超越

1988年,娄先义从部队转业,来到原襄樊供电局市区分局工作。有一次,班组带着一捆导线需要爬到18米高的电杆上,两位同事都是把导线提到电杆一半,就提不上去了,下来后手都磨破了皮。班长对娄先义说:“小娄,你是军人出身,有力气,上去试试。”娄先义灵机一动,把收线车固定在横档上,轻松地将一捆导线送上去了。“这办法好!”从此以后,大家都用这个办法。

娄先义说:“要想实现工作超越,创新是最近的路子。”一根绝缘棒长2到3米,携带很不方便,娄先义把它改造成伸缩式的,大家都觉得方便好用。娄先义也体会到改变方法、创新工具的重要意义了。

20多年来,娄先义致力于创新研发各类电力施工工器具和电力安全工器具,成为远近闻名的“点子大王”“创新能手”。他发明的舒适型全防护安全带能确保工人安全登杆作业,带电搭拆的保护环使用减少了客户停电时间,电动负压泵减少抢修变压器工作时间30分钟……

“我创新,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工友的生命安全,提高抢修工作的效率,更好地服务广大客户。”娄先义这样说。

坚守一线 苦干巧干

从部队转业到供电系统时,娄先义主动申请调到运行维护岗位。他认为,只有多出力、多流汗,才能真正体现一个电力工人的价值。

配电线路检修工作是一项高空、高危、高强度的工作,很多人都不愿意干,然而娄先义一干就是24年。在这期间,他有很多次可以调到管理岗位的机会,都被他一一拒绝。20多年来,娄先义对襄阳城区电网的运行结构和设备的具体分布了如指掌,被同事们称为襄阳电网的“活地图”。

有一次下大雪,娄先义带队出去抢修,由于绝缘子锈蚀,加上冰冻,螺丝根本拧不下来,后来只好用钢锯锯,平时只要25分钟就能换好的绝缘子,那天却花了整整两个小时。娄先义和QC成果小组成员齐心协力,研制出了新型抢修绝缘子,把绝缘子的支撑杆制做成套筒式,大大提高了更换速度,全过程不到2分钟。

多年来,在襄阳市供电抢修、应急救援、节假日保电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总能看到娄先义冲锋在前的身影。他常说:“人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配电线路维护工作虽苦虽累,但20多年来我无怨无悔。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对得住自己的工作岗位。”

智慧领跑 创新不竭

“瓜儿离不了秧,鱼儿离不了水。”娄先义从一线工人成长为全国劳模,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滋养和培育。

襄阳供电公司坚持科技强企,不断强化创新激励,出台一系列工作措施和奖励办法,鼓励员工岗位创新。在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中,娄先义研发出41项电力施工工器具和电力安全产品,其中15项产品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此外,娄先义还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事们。在2014年春天的一次巡线途中,徒弟小龚对娄先义说:“装个防鸟器真不容易,这条线路上有个制作厂,任务紧不能停电,我们只好等到厂里放假才装上,前前后后用了一个月时间。”“能不能不停电装防鸟器啊,我们一起琢磨个办法。”娄先义和小龚讨论起来。后来他们研发出可带电搭拆的防鸟器,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

看到徒弟也有了创新产品,娄先义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他自豪地说:“我有5个徒弟,2个研究生,3个本科生。”曾经获奖的零线断路开关、多功能低压接地线等一系列产品,都是娄先义和徒弟们一起研发的。

为了发挥娄先义带头创新的作用,襄阳供电公司建立了“娄先义创新工作室”,现在工作室由原来的5人发展到20多人,襄阳供电公司的创新工作室达到了21家。“娄先义创新工作室”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电网公司授予“工人先锋号”荣誉,还被评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权威指南在这里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

近期,一张包含103种垃圾的垃圾分类列表在网上热传,在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这4个分类下,每一类都列出了20多种垃圾。因为内容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