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 > 榜样人物 > 正文

这样的“工匠”最出彩

2016-07-17 16:12:00 来源:

4月8日,华电国际十里泉电厂紧急求助:“5号机组汽轮机叶片大量开裂!严重影响安全运行!”事故就是命令!国网山东电科院材料专家张忠文立即赶赴现场,精准地分析了叶片开裂的原因,摒弃了立即彻底报废汽轮机叶片的传统做法,创新性地制定了对叶片进行修复的工艺方案,成功高效地修复了叶片,为电厂节约了大量时间和成本。

“张工,实在太神奇了!药到病除!”在场的工作人员此时都禁不住竖起了大拇指。这样的场景,53岁的张忠文经历过太多,自1994年起担任焊接专业组长至今已20余年,他在平凡的岗位中处理了大量的电力生产和建设中出现的焊接技术难题。具体数量他自己都说不清楚,“我只是个‘工匠’,我把工作当作一种修行!”

工匠之行——踏实做事,苦中作乐

在国网山东电科院说起最能吃苦的人,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出——“张忠文!”他的专业是焊接,每年出差近200天,经常要到电厂钻锅炉,在高温粉尘肆虐的环境下,通常几天几夜坚守在现场。

张忠文的徒弟李新梅对于师傅的爱岗敬业和吃苦耐劳感触最深。“我刚毕业参加工作,第一次出差就是跟着师傅去处理抢修问题。记得那是8月份,华德电厂5号机组低温过热器联箱出现了严重的泄露现象,当时是用电高峰期,修复工作迫在眉睫,厂里和华能公司总部非常重视。而联箱完全裂透,并且拘束应力大,修复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李新梅回想起9年前的事依然历历在目,“我们和工人吃住都在炉顶上,因为焊接工作不能中断,一待就是三天三夜,直至裂纹完全修复。我完全被这种工作态度震撼了,当时师傅说的一句话成为我的座右铭——‘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到的福!’时至今日,我一直用这句话鞭策自己。”

徒弟吴军说,“他总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多少次去烟台出差,老家近在咫尺,他也顾不得回;老同事秦献珍说,“他干活不要命!”因为过度劳累他患上了“白塞氏”病,但是这也没让他停下加班的节奏;老婆说,“他是‘拼命三郎’!”五十多岁了还跟小伙子一样,钻七八十度高温的锅炉,爬几十米高的梯子,几天几夜坚守现场……

“工匠用工作获得金钱,但工匠不为钱工作。”张忠文这样解释自己的拼命行为,“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一生的职业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工匠张忠文一直相信,做任何事要心到、神到,就能达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境界。

工匠之术——用对方法,创造价值

“用对方法,才能创造价值!”张忠文绝对不是只会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研究生学历出身,已经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加之后期的勤奋好学,张忠文总是能独辟蹊径,创新的点子层出不穷。2009年博士毕业的杜宝帅一入职就拜张忠文为师,“师傅是‘金点子大王’,每次遇到难题,他总能灵光一闪想出独特的办法破解!”说起师傅,他言语中满满的都是佩服。

近几年,骤风天气增多,冰冻雨雪灾害天气时有发生,铁塔面临着损坏,有倒塌的隐患。张忠文组建了技术攻坚组,全面攻克焊接技术加固铁塔的首创性难题。2013年10月,对济南110千伏美洛线9号“示范塔”的研究,标志着技术攻坚战打响了。

“当时,师傅提出要用焊接技术加固铁塔时,我们都非常质疑。”杜宝帅说,“因为根本没有人这样做过,每次开会基本都是在争吵中度过的。面对应力变形、节点连接、防腐处理等一个个难题,他从来没有退缩过,只是不停地在找方法。”

“说句实话,我对金属材料和焊接这个专业有很深的感情,如果真叫我放弃这个专业,内心会有一种痛疼感。这种精神促使我不断思考,怎样才能做得更加完美。”张忠文深有感触地说,“焊接这个专业在电力行业检修中,就和医治人的疑难杂症一样。各种材料、各种部件、各种缺陷各具特色,需要对症下药,不断创新才行。只有深入生产的第一线,掌握第一手材料,及时发现问题并思考,才能有所创新,干好工作。”

面对应力变形问题,他提出了采用断续划焊方法,使加固铁塔应力和变形程度满足要求;对节点连接问题,他创新采用搭接结构,使之连接牢固并巧妙的避开螺栓对加固位置的影响;至于防腐,他采用含锌量96%的防腐材料进行密封,并喷涂3遍……就是这种精益求精、不断超越的精神,使得一个个技术难题迎刃而解。“示范塔”在短短的10多天就建成了。

“示范塔”的成功标志着开启了一项技术的新纪元!在国内首创了采用焊接技术加固铁塔的方法,彻底改变了利用螺栓加固铁塔的传统模式,克服了螺栓加固应力滞后,节点加固困难的缺陷,既增强了加固效果,又实现了铁塔加固一体化强度的提升,实现了带电作业修复铁塔,保证了正常供电,节约成本50%。

“示范塔”成功后,张忠文带领团队制定了方案,从放样下料、装配、焊接、密封和防腐等工序实施全过程质量监督。2014年,一年他们就圆满完成了261基铁塔的加固!

“这261基铁塔分布在山东省10余个地市,大多在田间荒野,师傅带领我们冒着严寒酷暑登山爬塔,钻农田淌小河。”杜宝帅回想起那些日子,仍然不能平静,“我们几个年轻人都觉得有些吃不消了,师傅毕竟已经53岁了,可他从来也没叫过苦。”

在张忠文的办公室,摞放着每一基铁塔的《质量综合评定报告》,每份报告多达200页。261基铁塔就是261份报告,这些资料摞起来有15米高,这不仅凝聚的是心血,更彰显的是精细与严谨!

就是靠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张忠文先后主持完成了10余项重点课题项目,共发表论文50余篇,编写著作3部,修制订电力行业标准3项,获授权专利近20项,先后获国家能源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网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公司科技进步奖等10余项奖项。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在工匠张忠文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

工匠之德——淡泊名利,关注未来

“师傅拥有一颗平常心,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知足常乐,从不为个人私利去争取什么。他公平公正,待人诚恳,视徒弟如同自己的孩子,在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中关爱有加。”张忠文的徒弟邓化凌如今已经是专业主管,他说起自己的师傅也是充满了敬意,“师傅是目前我们专业战斗在一线年纪最大的同志。他像一面旗帜,引领大家,不断传递正能量。”

作为焊接专业团队带头人,张忠文以身作则,使得整个团队积极奋进、团结协作。“面对荣誉,师傅总是主动让给别人,评先进、选优秀时,他总是推荐我们;立项目、报奖项时,他总是把自己的名子往后面排,主动把机会让给我们这些年轻人,盼望我们快速成长,早日成为栋梁之才。”李新梅说,“师傅视名利如身外之物,深深影响了我们,焊接专业团结协作如一家人。”该团队不仅多个项目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山东电力科技进步奖、国网山东电科院解决现场重大难题奖,还被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评为“优秀班组”。

“我工作20多年的感受就是,失败和成功随时都在发生,但我并不看重失败和成功,因为那只是一种经历。我所拥有的是经验,为了使成功多一些,必须不断努力。”作为工匠,张忠文有自己的坚持,“先进永远只是对过去的肯定,而我更看重的是未来。”

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权威指南在这里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

近期,一张包含103种垃圾的垃圾分类列表在网上热传,在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这4个分类下,每一类都列出了20多种垃圾。因为内容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