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峰,2015年安康市“创业创新好青年”获得者,2013年“安康供电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2013、2014连续两年荣获“安康供电公司先进团干部”,输电运检队伍中的一名创新干将。自2008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主持和参与的多个创新项目中,四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十一项成果在省公司及公司获奖。
他是一位普通的80后电力职工。当红偶像的名字下,是极其“实力派”的外形:皮肤暗红黝黑,身材堪称健壮。虽然,参加工作7年来,常年累月的户外巡线工作在他身上留下了输电人特有的艰辛痕迹,却难掩他阳光向上的大男孩本质。对生活和工作都充满激情的他,正在创新创效的道路上用实际行动彰显着新一代国网青年的风采。
年轻 输不丢人 怕才丢人
汪峰有这样一个小本,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平时工作中遇到的小问题和各式各样工器具草图。在本子的扉页,有这样一句话:“青春就是用来折腾的,如果总是安于现状,怕输、怕丢人,不敢尝试,那怎么对得起年轻二字”。正是这种青春激情在工作中调动着他巨大的潜力。
其实,这个创新能手,并不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霸”,也没有多么过硬的文凭,甚至没有上过大学。但这件事却从未成为他创新工作的禁锢。借着骨子里不服输的劲儿,他边工作边加强学习,很快成了部门的业务能手。工作中,他坚持不懂就问,有质疑就提出来。“说错了没关系,想法不成熟可以再改进,就是为了把工作干好。输不丢人,怕才丢人!”正是对工作这样一份朴实的热爱和较真的态度,让看似枯燥繁重的输电线路运维工作成为他创新的最初动力。而他小改小革的灵感源泉则是那些被他屡屡“挑刺儿”的工器具。每当被问起创新经验时,他总是直言不讳道:“其实,我创新并没有什么诀窍,只不过是想通过小改小革来解决生产中遇到实际问题,提高现场操作效率,让我们输电工人更轻松地把工作干好罢了”。
勤思考 敢质疑 更要勇于尝试
2012年,在一次高空修补导线作业结束后,汪峰和师傅们坐在铁塔下面休息。闲聊中,大家无意间抱怨起在双分裂导线上起吊飞车十分不便,极难掌握平衡。起吊过程中,两根导线由于受力不均衡,上下扭动,为工作人员增加了很大难度。这个问题,刚刚操作结束的他,也深有感触。“如果起吊时能保证导线不歪不斜就好了” ,这想法一说出口,就把师傅们逗乐了。“咋保证?线那么高,空中有一丝风它都会动,何况在它上面起吊那么大个东西,还能让它乖乖不动!”“小汪呀,想法是对的,可不现实么。”望着头顶远远的导线,他长长地舒了口气。“不试试怎么知道呢,总不能让问题一直摆在这”,表面没吭声的他,心里却一点儿也不服气。
终于,他通过反复实验修改,虚心向老师傅请教,设计出了“双分裂导线起吊飞车装置”的雏形。经过无数次的改进,该设备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被应用到了作业现场,得到了同事们的肯定。“新设备一用上,起吊点就移到了两条线中间,平衡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那一刻,感觉所有的努力都值了!”回忆起首次用上自己发明的工具,他的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
这就是他参加工作后在创新路上迈出的第一步,虽然困难很多,问题不断,但更多的还是坚持过后的快乐 。“小小的创新,就可以解决操作中的大问题,让工作越干越好。”这一甜头,增加了他对创新工作的信心,让他在前进的路上越挫越勇。在紧接着的两年间,他主持和参与的另外三项创新成果陆续获得国家专利。
不等不靠 坚持就是最大的创造力
2014年4月17日,在110千伏关皋线停电检修现场发生的一件事又一次点燃了汪峰的创新激情。
原来,当时大家都在忙着做检修前的准备工作,他正在铁塔上挂接地线。忽然“嘭”的一声,接地线导线端由于与线路产生夹角受力而断裂。可按照规定,他们现场只带来了所需的接地线,没有备用。工作突然陷入僵局,无法开展。刚刚才走了两个多小时山路到达塔基的工作人员,不得不原路返回重新领取。现场等待复工的他很焦急,但他更多地在思考接地线为什么会断,能不能让它的导线端灵活转动起来,这样就不存在刚刚的夹角问题了。“我是个急性子,一旦发现问题了,就觉心理得有个疙瘩要解开。只要一闲下来,脑子里都是这个事。”据他回忆,那一阵只要一有空,他就开始拿出纸和笔写写画画,拿起导线比划。当时,他脑中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尽快地设计出理想中的接地线。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肯定自己,推翻自己再重新肯定自己,突破一个个瓶颈,让他整个人充满了激情和动力。
“有了想法和思路,千万不能等,不能靠,要借着这个劲儿钻下去,肯定能找到出口。”正如他最常鼓励自己的那样,设计接地线遇到的难题最终没有敌过他的坚持。那天早上,他正在镜子前刮胡子,不自觉地被手中可以随意转动的电动剃须刀头吸引。这不就是他理想中的绝缘线接头吗?放下剃须刀,他一口气冲到办公室,滚珠原理的导线端设计,解答了他多日的困惑。经过反复论证、改良,一种“便携式接地线”应运而生。看似小小的改革,却为同事们的现场工作增加了很多便利。
对于汪峰过来说,创新就是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今年的两项创新成果正在申报国家专利,应该不久后就可以在生产中使用了” 。一说起创新,他的眼中又是无限的激情。身兼部门的团支部书记的他,也正在带动青年员工们在干中学,在学中思考。依托安康供电公司输电创新工作室,发挥着更大的辐射效应。他的创新事迹也被在省公司系统多家单位巡讲展示,他的创新精神也像阳光一样温暖和感染着更多的人在有限的青春里无限地“折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