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 > 榜样人物 > 正文

本色人生

2016-07-17 16:12:38 来源:

人格的魅力主要体现沉稳、细心、胆识、大度、诚信,用这五点评价李国的工作经历一点不为过。

黝黑的面容,粗壮的身材,粗大的双手,永远一身工装,这就是李国留给大家的印象。不经人介绍,根本不知道这位供电所长以外的身份竟然是伊通县砂古村的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供电所长,村党支部书记,生活在农村他了解农民,从不将农民当外人,多年的工作经历,让他赢得了老百姓对他的信任。 20多年的农电工作,同样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1987年1月,复员回乡的李国被组织上分配到伊通农电局工作, 26时间,李国便将自己的人生定格在这片生养他的土地,他以一个农民之子的赤子情怀,演绎了无数温情故事。26时间,无论是在抄收岗位、电费核算岗位、供电所长岗位、兼职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他都履职尽责,出色的完成好组织交给他的各项工作任务。26年的平凡坚守、默默奉献,让他先后荣获吉林省劳动模范、四平市劳动模范、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劳动模范、吉林省电力的限公司抗洪抢险功勋个人、四平供电公司十佳共产党员标兵、四平市新时期先进劳动者等近百项荣誉。近些年,《国家电网报》、《中国电力报》、《吉林日报》、《吉林电力报》、《吉林电视台》、新华网、中国电力新闻网、中国电力网、中国农村电气化网等多家媒体对李国事迹进行了深入报导,他事迹得到了企业及社会公众的一致认可。

严谨细致的敬业精神

做为一个基层供电所长,不在于他守位多少,而在于他创造多少。李国在担任供电所长的15年时间里,他不断地去探索,实践,用他自己话说,我了解所里的工作,我知道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

伊通县新家供电所,地处该县东南部,共有职工18人,担负全乡高压线路98公里,低压线路175公里 6667户的收费及维护工作。为了保证配电设备的供电质量,不论什么工程,他们从来没有进行发包,全部由服务队共同施工,共同担负起责任,并且高标准,严要求,使全乡的配电设备一级占有率达95%以上,配电设备容量满足于今后十年的负荷需要,96%的配电变压器不用增容,强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经济与生产生活快速发展的需求。

李国从小在农村长大,参军前还有过两年务农的经历,所以他从内心里喜欢农电工作。到所里报道后,李国被安排砂古村、料浅村、东新村三个自然村的抄收工作。当时三个自然的设备状况还处在第一期农网改造之前,三个村共有台区表30块,分表2000多户。设备全部是三四类设备,管理难度十分困难,台区电价过高,在电费收缴上老百姓有抵触情绪。李国在收费时就曾经被村民指责过,记得的一次他在东新村收费时,临近的两户村民因台区电价不一样,指责他贪占村民电费,任李国怎么解释也无法取得村民谅解。

李国清楚解决台区电价过高,降低损失的有效办法便是对三四类设备进行改造。但当时几个村的设备属于乡村自筹自建集体产权,改造维护资金来源唯一途径是乡村自行解决。为了让村民了解老旧设备为农村生产生活带来的诸多不变,李国一次次的找到乡里、村里的领导,一次次的沟通协调,最终取得乡村干部的支持和理解,通过村里拿出大部分集体资金,农民自筹部分资金,将他承包三个村率先更换了节能型变压器,对线径过细的导线也全部进行了更换。改造前台区电价当最高达每千瓦时0.40元,改造后的电价一下子降到了每千瓦时0.24元,每千瓦时为村民节省电费0.16元。按当时月发行电量计算,改造当月,李国分管三个村2000多户村民就节省电费5000多元。得到实惠的村民也开始对这个新来的电工有了新的认识,也打消了在交费时对李国的抵触情绪。

在李国回忆当年改造时的情景时,他感触很深。他说当时自己的月工资才70多元钱,在他的努力下,改造后每月为村民省下的电费相当于自己70多个月的工资,一年下来相当于自己850个月工资,850年月相当于70多年,按当时工资标准,自己一辈子都挣不来当时一年下来为农民省下的电费钱。

伊通县向前村朝鲜屯,农户80%以上是水田种植户。每年水稻收割后40多户水田种植户都统一利用屯里的台区动力电秋收打场。当时屯里讲好电费由每户均摊,但收费时却出现了问题,村民相互攀比,不是你家地多,就是他家地少,对均摊电费意见很大,都不愿意多拿电费,造成电费无法及时上缴。针对这一情况,急在心里的李国找到了当时的屯长金成虎家。可在老金家里,他老伴却说:“当时我就不同意老金这么做,你说现在去挨家挨户的要,多得对人。李国啊,你自己去齐吧。”李国知道朝鲜族人性格粗犷,搞不好会让村民不理解。李国一口一个四叔的对老金说:“你看四叔你在屯里威信高,说的算,又是屯长,你说你不出面我这工作就难开展了。”听李国这么一说,老金当场表态说:“你放心,大侄子,这电费包在我身上,要是要不上来,我从家里拿钱给你垫上。”仅两年多时间里,李国走千家、进万户,有效解决收费难题上百起,保证了电费月清月结,实现了电费上下双结零。

1995年,唐山一客户在新家乡向前村常家屯当建立了一个小型炼钢厂,由于钢厂用电量大,老板产生了窃电生产的念头。李国在一次例行检查时发现了问题,对炼钢厂用电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时发现,该钢厂确实存在窃电行为,钢厂老板一看情况不对,偷着硬在给李国2000元钱私了,李国诚恳的对该老板说:“只要你守法用电,我们支持你的发展,但我也绝不会因为一点小利,出卖企业利益,那样我内心不安,说罢李国给钢厂开具了补交电费8000的罚单。”

据不完全统计,从1992年至1998年,在李国担任电费核算工作期间,他走遍全乡6000多用户,查处窃电200多起,累计为企业挽回经济缺失50多万元。

探寻一个人的工作经历,往住是看他对时间的概念和做人的信念。在李国的人生词典里没有时间概念,只有做人的信条。2012年冬季,持续降雪,造成四平地区气温比往年同期持续偏低,12月6日夜,一股寒流侵袭伊通新家乡,气温降到零下24摄氏度。22点30分,昌雪回家的李国正准备休息,家里的灯突然灭了,他隔着窗户向外看,发现村里没有一点光亮。

职业习惯让李国拿出手机拨打调度中心电话询问停电原因。当他得知是10千伏新家线出现金属接地导致拉闸停电时,立即穿上外衣准备去巡线。妻子忙拉住他说:“这么大的雪,还是明早再去吧!” “正因为大雪,有很多人等着用电呢!李国边说边推门走了出去。与抢修人员会合后,他们沿着线路认真查找故障点,每一基杆塔、每一个附件都不放过。

没膝深的大要加上凛冽的寒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但没有阻挡住抢修人员前进的步伐。半个小时后,终于在56号杆塔处找到了故障点,原来是一根铁丝搭在了线路上。李国迅速办理了紧急抢修工作票,安排抢修人员蹬杆处理。23点25分,故障排除,线路恢复送电。此时,李国才长长地舒了口气,搓着脸对同事们说:“这天,可真冷啊!”

心系客户的责任意识

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一直是农电部门的工作重点,也是李国一项重要抓手。电气化村建设对于提高服务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有着不一样的作用和意义。

2013年2月27日,在村民郜铁柱里,大屏幕的led电视、电脑,厨房里电冰箱、电饭锅、电磁炉、吸油烟机、电水泵,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说起他家的幸福生活,郜铁柱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现在我们农民和城里人差距不大,你看我家电器一样不少,取暖也是地热。过上这样的生活,还真的感谢农电,他们改造电网,让我们用上了合格电、优质电,现在我们可以敞开用。和10年前比,原来每月就用十几度电,现在每个月怎么也得五六十度。当问起这个屯像他这样的村民有多少时,他不加思索地说:我们屯总共300户,怎么也有个120多户吧!当我告别这位热情的村民,并邀请他们到城里做客时,郜铁柱不无自豪地说:谢谢了,现在我们农村和城市差距不大了,也随时欢迎你们来农村!

向前村是新家供电所十二五期间,建设完成的第一批新农村电气化村。电气化建设正悄然改变着像郜铁柱这样许多村民的生活方式,正由传统的、落后的,向着现代的、幸福的生活迈进。

李国除了供电所所长的身份外,还是他不曾离开一步的砂古村村支部书记。像所长一样,他在村书记这个位置上,也是踏踏实实,为老百姓真心实意办好事、实事。“我的老家,就住在那个屯,我是那个屯里,土生土长的人……”就像这首歌中唱到的一样,李国是砂古村焦洛屯土生土长的人,这一呆就是47年。

在砂古村老支书周秀的家里,老支书与大家拉起了家常,问起李国的事,老支书的话就多了起来。“李国是土生土长的砂古村人,也是我看着长大的,李国的脾气秉性都在我心里。李国是有工作的人,人家是供电所所长,光所里的工作就忙的够呛,再加上村里的工作,就更别提了,不说别的,就说他那手机,每天就没个闲的时候。2002年,沙古村进行村民换届选举,村里的烂摊子没人愿意干,全村1700多口人和全体党员一致选举李国当这个村书记,镇上的领导说他不符合要求,但是村里人就是相信李书记的人品,他当供电所长为老百姓办事,他当老百姓的“村官”,大家心里就一百个托底,镇领导没有办法,破格让李国接了我们这个烂摊子。李国心好,一天到晚忙的脚不沾地,还总是抽空来看我,家里有个大事小情地他总是记在心里边,想着法的帮我解决……”

和李国相处的人都说,李国朴实、厚道。不知道这个出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中年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是不是受到了传统社会主义教育影响?淡泊名利、作风正派、勤劳质朴、务实重行,把很多光荣传统都根植于心,落实于行动中。

通过了解李国做过的事和身边的人,记者对李国有种由衷的评价:他做过的事,真真实实,从大处说是履职尽责、敬岗爱业,从小处说是发自内心,不是作秀。和记者感受差不多的还有营城镇党委副书记田涛,他和李国认识已经相识20年了,共事也有10多年了。他说:李国是个好党员、好干部,为人低调、作风务实,谦虚真诚。供电所、村支部的工作样样都行,他是用心做人做事,工作高标准、生活低标准。供电所优质服务、行风建设在我们镇内40多个站、办、所,新家供电所年年名列前茅、为用电客户称道,政府部门也满意;有这样的农村致富的好带头人,砂古村百姓和谐稳定、安居乐业。

李国常常觉得他所做的工作和事情都是分内的事、应该做的,在普通不过了。他对待辖区内的用电客户,不论是谁,他都怀着一颗同样的热心,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用电的难题。在客户心中,李国的真诚服务让他们时时感动。

伊通新家金河米业公司经理岳金凤说起她的这几年的风风雨月,感慨万千。原来这家米业公司是她丈夫一手操办起来的,2011年,她丈夫筹措资金300万元,扩大厂房,引进设备,用电也从30千伏安变压器,扩容为240千伏安。可天有不测风云,米业公司刚刚试运行,她丈夫意外遭遇车祸去世,这对于她和她刚刚二十岁的儿子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她说对米业加工一窍不通,当时债主听说她丈夫去世,纷纷上门讨债,当时走投无路,连死的心都有了。这时候,李国带着供电所人员来到她家,鼓励她说,一定要坚持住,涉及到加工用电、和设备的事,别管是分内分外的,供电所一定大力支持。岳金凤现在回忆当时的情景,还抑制不住感激之情。她感激地说:像我们这样的加工企业,能够有李所长他们这样的专业人员,给我们提供用电和设备服务那就是最大的事了。李国说到做到,只要是金河米业公司的事,他都帮着想着。由于资金周转不开,李国还出面帮助他们协调当地的农村信用社贷款,解燃眉之急,同时,筹措资金垫付电费。千方百计地鼓励岳金凤坚定信心,把企业办下去。岳金凤反复提到,李国是她的“救命恩人”,不仅让她的公司“起死回生”,同时她在李国身上也学到了真诚助人、诚信做事的好作风,这可是终身受用的。这位女经理自豪地告诉记者:原来300万元的外债,我差不多还完了。公司的“金河”大米,是吉林省著名产品,远销长春、本溪、天津等地,市场销路好,我也向李所长学习做个诚信好人、回报社会。这不我们公司的职工都是周围的农民,每月都开3000左右元的工资,我从来不差一分,不晚开一天!

难以割舍的乡土情怀

砂古村地处长白山余脉,这里冬季漫长,每年有五个月的时间冰雪覆盖大地。村子距离伊通满族自治县县城15公里,不通客运车辆。200户人家日出而作,炊烟袅袅中鸡犬相闻。李国就出生在这个民风淳朴的小村庄。

李国家门前有一棵老榆树,70年前在这里落地生根,见证了村庄的变化,承载了人们的记忆。李国就像这棵老榆树: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度过了他平实而丰富的半生。

和家里一样,李国工作的新家供电所门前也有树。2002年供电所迁新址时,李国带人把原址的两棵老柳树移植过来,当时碗口粗细的两棵柳树现在已是一人合抱。李国把供电所当成了又一个家。从一个农电工到所长,在所长的位置上一干又15年,工作也象日子一样越过越好。

在新家供电所,李国立了一个规矩:但凡八小时外的事故检修,值班人员必须向他报告。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天气,无论离家有多远,李国只要接到值班人员的电话,他都会立即赶到事故现场去看看。没有一条制度要求他这么做,但他的心就是放不下,就像自家的“活计”,必须心里有数才睡的安稳。

李国一直以来就有一个习惯,无论骑车还是开车总是左右观察,看路旁电线杆是否倾斜,线路上有没有缺陷,一旦发现宁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立刻处理。所里的每个人都敢拍着胸脯打包票:“我们新家所的线路质量是最好的,电线杆没有一根是歪的,不信你到别处看看,比一比。”连续几年用电最高峰的春节期间,李国辖区内的供电线路都没有停过电。

过日子要精打细算。为了省钱,李国和所里人从来不在外面吃饭,每次干完活都回到所里自己做。在供电所的西南角搭了一个住家常用的木棚子,常年堆放着烧柴,那是附近木材加工厂剩余的边角余料,不仅便宜而且好烧。线路维修改造中,李国把主干线路退出运行的物资,利用到低压分支线路上,剩下的线头、铁丝用在平时的修修补补上,能省一点儿是一点儿。有一次施工时不小心将三个滑轮丢失,李国硬是带着几名农电工走了近6公里将其寻回。

所里的事就是家里的事,李国从来都不吝惜往“家”里投入。因为所里经费有限,仅有的一台维修车辆也只有在有故障报修的时候才会出动,所以更多的时候是李国开着他的皮卡带着大家伙儿东奔西跑。2013年年初,李国获的“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劳动模范”称号, 5000元奖金被他全分给了所里的兄弟们,连个税都是他自己支付的。平时的奖金他也只领平均数,所长岗位高出来的部分都平均分下去。用李国的话说:“兄弟们一起起早贪黑的干,好事不能让我一个人占了。”

新家供电所是伊通县乃至四平地区境内人均年龄最老的所,所里几乎都是农民合同工,最年长的61岁,最年轻的46岁。李国当所长的15年里,没有一个人离开。61岁的鲍文喜、60岁的常文民、58岁的刘义,现在还和李国一起爬电线杆干活。平时,所里只留两个人值班,但大伙忙完各自的工作后还是习惯回到所里坐坐,在一起唠一唠,吃个饭,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

鲍文喜去年就到了退休年龄,李国说:“大哥,你回去也没什么事,留下吧。咱们大家在一块儿多乐呵!”这以后,他就再也没动过离开的念头。

在营城子镇,提起李国没有不知道的,没有不说好的,有很多人他都素不相识。2009年秋收农忙时,几名杨堡屯的妇女被雨水淋透,瑟瑟发抖、满身泥水。李国驾车碰到,绕道将她们送回了村子。新红村的陈立被骑摩托车被撞倒,肇事车逃逸,路过的李国拨打了120将他送到医院。今年正月十五,李国上班路过村口的五保户,想到没有子女照顾的老人,就转身回家拎了一袋面和两桶油送过去。在李国看来,遇到困难不帮忙,别人受苦,自己心里也过意不去,何况还是乡里乡亲。

身边的人几乎都受到过李国的帮助。所里的核算员董波患有痛风不能走路,李国背着150斤的他在医院里做检查,从一楼到三楼,寒冬腊月的天儿,李国的顺脸淌汗。村电工刘立国以前在社会上游荡,终日无所事事,李国把他找了回来,主动借给他2万元买种子化肥,教他种地,帮他把日子过的一天天好起来。现在,刘立国不但还清了欠债,还买了台小娇车。刘义的老伴儿患脑瘤,李国帮帮忙支付医药费,并开车送她到长春住院治疗。后来老人病故时大雪封路,还是李国套上马车扶着老人的灵柩送她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秀梅对于李国在外出钱出力从没说过一个不字。她说:“咱们也穷过,也借过钱,被人帮助过,现在有能力了就应该去帮助别人。”2005年,砂古村海选党支部书记,大伙儿把所有的选票全投给了没有报名参选李国。

又是一个夜晚,李国接到电话出去了。被吵醒的秀梅没有问是所里的事还是村里的事,习惯的点着一根烟。这两年,秀梅学会了抽烟,她说是因为整天一个人在家感到寂寞。

寂静的村子里炊烟每日升起,门前的老榆树扎根在这片乡土,越来越深,越来越紧。随着根茎和枝杈的不断伸展,生活中的故事默默发生着。

老榆树更加枝繁叶茂。

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权威指南在这里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

近期,一张包含103种垃圾的垃圾分类列表在网上热传,在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这4个分类下,每一类都列出了20多种垃圾。因为内容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