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 电气 > 电工电气 > 正文

供电企业降低线损的方法与措施

2012-06-08 09:23:48 来源:

线损是供电企业重要的经济指标,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经济管理水平 ,是历来供电企业探讨的热点话题。针对十几年来的实践经验结合实际,从线损的分析入手,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法和措施。

一、 功率因数与线损的关系

功率因数是供电系统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指标,用电设备在消耗有功功率的同时,还需要大量的无功功率由电源送往负荷,功率因数反映的是电气设备在消耗一定有功功率的同时所需的无功功率,用户功率因数的高低,对于电力系统的发.供.用电设备的充分利用,有显著的影响。适当提高功率因数,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发.供.用电设备的生产能力,减少线路损失,改善电压质量,而且可以提高用户设备的工作效率,为用户本身节约电能。线损主要是由线路损耗和变压器损耗构成。

1.由于线路使用的导线存在着电阻,电流通过时,线路本身要产生有功功率损耗,其功率损耗又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当线路在输送一定的有功功率时,线路的电流又与功率因数成反比。不仅如此,线路的损耗还与线路的负荷距的大小,导线截面以及通过电流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提高功率因数,减少线路电流,增大导线截面,都是减少线路损耗的有效方法。

2. 变压器的有功功率与功率因数的关系。系统中运行的变压器输出一定的有功功率,其铜损与变压器所带的有功功率的平方成正比,而视在功率又与变压器的功率因数成反比。所以,当变压器输出一定的有功功率时,功率因数的提高就能减少变压器需用的容量,从而提高变压器的供电能力。但实际由于变压器配备不合理以及利用率低,也是造成损耗增大的原因。

3.通过以上的分析看出,提高功率因数对于节约电能,降低损耗,提高变配电设备的供电能力是有利的。特别是对于当前正在进行的农村电网改造来说,还应根据用电负荷的特点,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装置,同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一并进行设计、施工、运行,显得更有实际意义。

二、 降低线损的技术及组织措施

1. 通过增加投资费用,更新改造原有的设施,达到降低线损的目的。首先,对电力系统硬件进行建设 ,对发、供电系统增设补偿装置,如增加调相机和集中补偿的电力电容无功补偿器。对系统补偿应按“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以集中、分散和随器补偿相结合的方案,一般在变电站内采取10kv母线安装补偿电容器作为集中补偿,对10kv配电线路上安装并联电容器进行分散补偿,对容量在30kvA配变随器就地补偿,使配变自身无功损耗得以就地补偿。对10kvA及年运行小时在1000h以上的电动机重点进行随机补偿,或是在低压母线也集中安装无功补偿装置。经过一系列的无功补偿措施,将电网的功率因数保持在0.9以上。其次,加强电网系统运行特性的管理,合理调整运行方式,合理投切电网的无功补偿装置,如调相机、电力电容装置和专发供给系统的无功发电机组等方式来降低电网的功率损耗和能量损耗,对变压器的各电压等级的输入输出电压,做及时调整,以保证各电压等级下,首创末端电压值在额定值的±10%范围内运行,以减少电能损失和提高供电质量。

2. 在配电系统中合理配置输配电变压器,对高耗能变压器进行更新改造。按照国家明令在1998淘汰S7、SL7系列高能耗变压器,选用S9系列的节能性变压器。对长期处于轻载运行的或长期处于满载、超载运行的变压器,应及时给予调整(一般按高峰负荷千瓦数的1.25倍容量选择变压器)。一般配变出力在65%~75%时效益为最高。配电变压器应尽量安装于负荷中心,其供电半径不超过500米,保持变压器三相输出电流相对平衡。如三相负荷不平衡,将增加线损,各相负荷电流不相等,在相间产生不平衡电流,这些不平衡电流在相间引起损耗,还在中性线上引起损耗。如三相负荷平衡,则向量电流 IA+IB+IC=0,否则中性线将流过电流,引起损耗,一般要求变压器的电流不平衡率≤10%。因不对称负荷引起的供电线路损耗的增加与电流不对称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要求变压器的三相电流值应接近平衡。

3.根据最大负荷和相对负荷的利用小时数与经济电流密度比较,合理配制导线截面或更换导线截面。一般农村采用的架空钢芯铝绞线,按经济电流密度1.65计算,10kvLGJ不得小于35mm2,同时对线路的接头处理,接触电阻一般较小,如果施工工艺较差,接触电阻将猛增,而此处的电能损耗和接触电阻成正比。因此提高对接头的工艺处理水平,以减少接触电阻,对电力线路定期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处理泄漏和接头过热事故。并对电力线路的树木应经常性的砍伐和剪枝,消除沿线的各类障碍,以减少泄漏电流,降低线损。

4. 强化计量装置的技术管理。对计量表计应进行巡视检查,按技术要求淘汰高能耗表计,如DD28等系列机械式电能表,对计量表进行定期轮校,尤其是大负荷用户要巡视检查到位,并安装准确等级较高的高压计量装置,在计量管理上,尽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以提高计量表计的准确等级。

5.完善各类线损考核管理体系。采取线损分级管理,指标分解,责任到人。定期开展线损分析,做好六项对比分析:统计线损率与理论线损率的对比;理论线损与经济线损的对比;固定线损与可变线损的对比;现实线损与历史线损的对比;当前线损与年平均线损的对比;计量总表与分表电量的对比。强化抄表管理,使其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严格反窃电措施,大力宣传依法治电,依法用电,加大巡视检查力度,保障计量装置安全运行,正确计量,不给窃电者有可乘之机,严防偷、漏、差错等问题的发生。建立并完善计量装置的抽检和轮校制度,确保电能表的计量精度准确无误。

降低线损和线损的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随着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电力行业作为能源企业,必须坚持降损节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降低线损是电力行业的当务之急,我们在今后应不断采用新技术,利用配网自动化,数据无线远传等先进技术,提高配网降损管理水平,争创企业更大效益。

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权威指南在这里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

近期,一张包含103种垃圾的垃圾分类列表在网上热传,在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这4个分类下,每一类都列出了20多种垃圾。因为内容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