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特别启话 > 正文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特刊丨红色印记

2016-10-24 11:14:43 来源:

  “2012年以前,人均年收入不到4000元,电网升级后,村里的苹果质量高、销售好,人均收入最高可达13000元。”位于陕西延安南130千米的洛川县,盛产全国闻名的洛川苹果,全县人均收入较高。而在2012年以前,同样的洛川石头镇南岭固村,村民收入却只处于全县低收入水平。该村村村支部书记贺永斌告诉记者,让一切发生改变的关键,源自陕西洛川供电公司对口扶贫工作的开展。

  10月11日,记者来到洛川县时,深感全县人民都因世界苹果大会的展销而忙碌着,位于洛川县最南端的南岭固村同样如此。时下正值洛川苹果上市时节,走在村路上,路两旁的果树都被红彤彤的苹果压弯了枝条,看着果树上的累累果实,连记者这个“外行人”都跟着欢呼雀跃起来。

  “没有洛川供电公司的帮扶,就没有我们村的今天。”贺永斌激动地告诉记者。由于南岭固村地势偏低,基础设施薄弱,苹果产业、农业生产滞后,传统农作模式依旧是村里的主要生产方式。2013年,受百年一遇暴雨灾害影响,村里的一条长约20米的土路严重塌方,最窄处只能过一人,农业机械根本无法驶入。因为交通不便,外面的商客不愿进村来收购,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苹果烂在地里。得知这一情况后,洛川供电公司出资将之前4米的土路面拓宽至8米,彻底回填塌方处后,还将路面做了砂石化处理,一条崭新宽阔的道路保障了村民的生产生活。除了修路外,该公司还针对线路老化、变压器容量小等问题实施高低压线路改造,增大变压器容量,为该村产业发展打下基础。

  当然,一切环境的营造不如通过对支柱产业的扶持增加农民收入来得更为直接。洛川供电公司总经理张海涛告诉记者:“帮扶户中也有因懒惰不想发展致富的,让他们实现思想上的转变非常重要。”在张海涛的带领下,该公司在完成供电服务主业的基础上,安排扶贫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入户出主意想办法,并积极协调县里生产技术专家到村中指导果树种植技术。

  3年下来,平凡而辛苦的帮扶工作成效显著。通过思想帮扶、技术帮扶,南岭固村的苹果“升值”了。除了全村人均年收入水平翻两番以外,精准扶贫的14户贫困户中,已有10户在2016年前成功实现脱贫。“印象最深的是村民张岁民,在爱人去世后一个人抚养孩子。以前,一直不同意种植果树,家里的7亩地全部用来种植玉米,年收入只有7000元。”张海涛介绍,经过扶贫小组思想说服工作的开展,他终于想通了,在玉米地中栽种了苹果树,“4年以后能出果,6年后就能迎来果树盛产期,到时,这7亩地就是每年7万元的收入啊!”张岁民激动地向记者说道。

  在供电公司的帮助下,南岭固村村民在苹果的销路上也打开了思维,相信,在县政府的带动下,未来苹果的销量和村民的收入水平一定会更加值得期待。

  绿色电推动桐梓华丽变身

  距娄山关战斗遗址3千米的娄山关镇杉坪村是贵州遵义桐梓县小康创建示范村。然而,在2013年以前,杉坪村还是国家扶贫开发的二类重点村,全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农户达355户1174人,贫困发生率达27.3%。

  为摆脱发展窘境,2014年,该村以景区建设为依托,同步发展起了花卉、蔬菜、乡村旅游等一批增收致富支柱产业。

  同一年,负责杉坪村供电服务的桐梓供电局燎原供电所根据该村脱贫发展的用电需求,成立“娄山供电服务队”,开始了杉坪村电力配套设施的加速建设改造。

  燎原供电所所长赵家强告诉记者,至2015年底,杉坪景区一期配套建设10千伏线路1.6千米,新增变压器6台,共新增容量850千伏安,为农家旅馆增设50千伏安变压器3台。2016年,随着杉坪景区二期建设的全面完成,燎原供电所支持景区管委会进行电力配套设施建设,改造共涉及公变6台、用户856户。2015年,杉坪村实现脱贫摘帽,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4500元增至2015年的2万余元,贫困户数量减至52户。这个曾经的“发展洼地”已蜕变成移步换景、设施完善、村民富足的小康村。据桐梓县供电局副局长郑之轩介绍说,桐梓供电局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投资5.75亿元,完成各类电力项目222个,彻底优化电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记者还了解到,桐梓县马鬃苗族乡出水村也是电力精准扶贫的一个典型村。出水村是贵州省级二类贫困村,是贵州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的定点帮扶村。

  该公司政工部副主任杨楠参加了此次走访。杨楠介绍,出水村地处山地,虽有公路进村,但大部分贫困户居住在山里,9户人家之间也没有联户路。今年8月,该公司以党支部为单位将出水村的贫困户进行分配,集中走访。随后,选派驻村干部开展扶贫工作,为该村团结组修建泥石道路两千米,实现公路通组,为贫困户修建养殖圈舍,带动养殖户增收。下一步,该公司计划在出水村修建4个鱼塘;为6个村民组建设6个蔬菜育苗温棚,修建1个中型养殖基地,利用产业帮扶推动村民脱贫致富。

  描绘四川电力新坐标

  何畅

  8月16日,本报记者(右二)前往云南昭通市威信县,采访当地唯一健在的99岁老红军刘光荣,倾听老红军讲述长征故事。在长征的沿线地区,中国电建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川电设计咨询”)凭借技术优势,以一项项优质工程为当地的电力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当地群众送去了光明与希望,为地方发展、人民幸福倾注了满腔真情。沿着历史的足迹,川电设计咨询诠释着一家能源央企的责任与担当。

  古蔺县太平镇被誉为“四渡赤水”转战地,而川电设计咨询设计的震东—古蔺220千伏双回线路工程,则有利于增强四川电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古蔺电网结构,提高当地的供电可靠性。

  在长征重要会议──会理会议的举办地大凉山会理县,川电设计咨询总承包的会理龙泉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5万千瓦,建成后25年的年均发电量约6756万千瓦时。如以燃煤火电为替代电源,电站每年可减少使用约2.24万吨标准煤。光伏电站的建设,在满足用电需求的同时,既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又改善了四川电网的电力能源结构,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创造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著名的彝海结盟仪式举办地冕宁,川电设计咨询在南桠河承担了南桠河电站220千伏配套送出总承包工程。冕宁水能资源潜力巨大,南桠河、安宁河、雅砻江等主要河流分布于此,预计开发容量达475万千瓦,目前已建成电站100余座。

  强渡大渡河的著名渡口安顺场历来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在建设安顺220千伏变电站时,川电设计咨询为避开石棉县政府计划修建的安顺场强渡大渡河遗址公园,经过艰苦而又细致的踏勘,经多个方案的比较,把站址定在了石棉县城──安顺场沿大渡河左岸有交通条件的山上,缩小了线路下民房拆迁规模,很好地利用了走廊资源。

  ……

  为了掌握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导线的覆冰及舞动情况,优化四川西部水电输电走廊路径,川电设计咨询于2006年先后在梦笔山等多地建设了包括国内海拔最高(4050米)人工观冰站在内的6个观冰站点,研究成果成功运用于多个电网项目。

   甘孜藏区的灯都亮了

  张静 黄丽

  经济要发展,电力要先行。10年来,四川甘孜供电公司继承坚韧不拔的长征精神,行进在甘孜州一个个偏远山区,把电力输送到千家万户,10年间,国家电网已投入超过230亿元,有力地托举了甘孜地方经济的发展。

  2006年1月20日,甘孜供电公司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州府康定成立。成立之初,甘孜州18个县基本孤网供电,存在大量的无电户,仅有的电网供电可靠性极差,老百姓经常无电可用,乡村居民依旧过着点煤油灯照明、烧牛粪取暖的生活。

  甘孜供电公司成立后,义无反顾地肩负起藏区电网建设的社会责任。10年来,甘孜州新建500千伏变电站5座、开关站1座,扩建500千伏变电站1座,共新增容量900万千伏安;新建220千伏变电站5座,新增变压器9台,变电容量净增141万千伏安;新建110千伏变电站20座;新建35千伏变电站47座,新增变压器47台,变电容量净增7.325万千伏安。甘孜电网从无到有,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壮举。

  在甘孜州,还有另一条“神奇的天路”,叫电力天路,是甘孜供电公司在藏区实施的一大攻坚工程。甘孜州“电力天路”及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是国家服务藏区,解决藏区用电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也是网省公司实现全州一张网和实现“送得出、落得下、点得亮”这一重要战略部署的重大工程,意在解决全州4.58万无电户、18.86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

  工程建设任务繁重,甘孜供电公司本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克服点多面广、战线长、施工周期短、自然环境恶劣等困难,连续奋战,攻坚克难。到2014年底,3年任务2年基本完成,17个县域电网与主网实现互联,结束了甘孜州长期以来的孤网局面,大大缩短停电时间,即使在冬季,百姓用电也不受影响。更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甘孜供电公司彻底消除了供电辖区的无电户问题。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电力天路的提早竣工,为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长征精神植入了新的内涵。

  看贺州清洁能源智慧利用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重温长征故事、传承长征精神,更好地走好新时期的长征路,南方电网公司启动了“电亮新长征路”活动。近日,“电亮新长征路”广西段活动在贺州拉开序幕。社会各主流媒体、新媒体记者驾驶电动汽车,前往贺州富川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实地参观采访,探秘广西电网服务新能源发展工作情况。

  “风电和火电相比有哪些优势?”“广西电网是如何服务风电等新能源发展的?”……带着这些疑问,近日,参与“电亮新长征路”广西段活动的记者团来到贺州富川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实地参观采访。

  “我们龙头风电场一期工程共33台机组,装机容量4.95万千瓦,自2014年11月接入广西主电网并网运行,截至今年8月28日,累计上网电量1.09亿千瓦时。”在富川龙头风电场大风车脚下,大唐新能源广西公司安全生产部主任兼龙头风电场负责人丁湘跃介绍道。

  湘桂交界地区素来有“大风走廊”之称,据了解,目前富川风电场送出工程项目总投资约7000万元。截至今年8月31日投资完成率达92%。广西电网公司已批复同意贺州市境内的5个风电项目(均在富川县)接入广西电网,并负责建设各风电项目的配套送出工程,5个风电项目的终期装机总容量为59.1万千瓦,本期已批复的装机总容量达29.4万千瓦。

  贺州供电局基建部工作人员杨奕汉介绍说,目前贺州市境内风电装机容量已达到4.95万千瓦,占贺州市境内现有电源装机容量的1.78%,富川在建的4个风电场终期装机投产后,仅富川境内风电装机容量占比将达到贺州市境内电源装机总容量的16.3%。

  广西电网公司坚持“加强规划引导”和“接近接入、就近消纳”原则,促成广西出台促进风电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风电送出工程备案制。同时,编制了《新能源并网管理业务指导书》《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管理指导意见》和《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管理工作业务指导书》,从项目立项起,就安排专人负责对接,全力做好新能源发电项目并网服务,为新能源发电项目铺好“并网之道”。

  “广西电网公司积极服务清洁能源发展,助力绿色发展,呵护碧水蓝天,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很值得点赞。”参观结束后,随团记者如是说。

  赤水河畔剪不断的“鱼水情”

  向宠

  金秋十月,和煦的秋日静静地铺在缓缓流淌的贵州遵义习水县土城河上,为这片红色的土地渲染了一片金黄。这里,是四渡赤水战役的打响地,也是全国闻名的红色教育基地,四渡赤水纪念馆正坐落于此。

  “以前这里就是个红土坡,县政府在遗址上,规划重建,把土城镇打造成了如今的红色旅游胜地,旅游的人多了,我们的生活也好了。”谈起土城的变化,土城镇居民感慨颇深。

  “电是从羊九电厂供来的。”四川路桥公司负责人告诉笔者。

  羊九电厂即国家电投贵州习水电厂,扎根赤水河畔习水县羊九村,是贵州省实施“西电东送”和“黔电送粤”的早期工程之一,距今已运行16年。建厂之初,该厂羊习线、习赤线两条电力外送专线承担起了向革命老区供电的重任。

  “我们一直高度重视革命老区的供电任务,每逢节假日都要组织专人对线路进行检查,建厂16年以来,从未出现过意外停电断电事故,即便是2008年南方冰冻灾害,电厂全员出动,通过撒盐、烘烤等方式,让设备、运煤道路在最短时间内解冻,恢复辖区正常供电。”谈起2008年的冰冻灾害,习水电厂生技部主任刘志刚心有余悸:“当时我去扫雪,人一踩进去,膝盖就不见了,一天下来,腿都冻麻了。”

  高楼林立,车辆川流不息,各类大型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这是如今的习水县。据了解,习水县近十多年来经济发展速度特别快,在2014年还申请了地级市,虽受人口不足限制,尚未申请成功,可该地区的经济已经赶上了地级市水平。而在该县发展的历程上,习水电厂的作用,可谓功不可没。

  习水电厂建厂16年以来,发电486.08亿千瓦时,上缴税收总额10.06亿元,有力地带动了地方经济产业集群的发展,而在发展的背后是习水电厂与地方人民相濡以沫的鱼水之情。

  “电厂的人好啊,像我们这些贫困户,每年都可以得到电厂的补助,有时候是化肥,有时候是猪崽,有一年大雪天气还发了被子和衣服,俺闺女考上大学还给了1000块钱,说是让我闺女好好读书,以后回报社会。”羊九村的老贫困户王先才指了指身上八成新的衣物说:“这是去年电厂职工捐给我们的,现在拿出来穿正合适。”据了解,习水电厂是贵州省最小的火电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和贵州省电力体制改革后,经营愈加困难。即便如此,该厂也未放弃对地方的帮助和扶持。众人拾柴火焰高,发动职工,捐钱捐衣,该厂领导班子更是身体力行,与羊九村的贫困户一对一签订了帮扶协议。

  “建厂以来,我们已累计帮扶周边村民200多人次,捐赠帮扶资金20多万元,虽然我们电厂现在困难了,但只要我们电厂在一天,我们就不会放弃央企的责任和义务。”习水电厂厂长刘建军斩钉截铁地说。

  谈及发展前景和规划,刘建军充满信心:“贵州电力市场现在已经饱和了,习水电厂受机组老化和燃煤指标过高等因素影响,竞争力较小,但我们已经在按照集团公司要求,积极探索能源综合利用,与当地政府接洽,为习水县建设供暖工程,努力将习水电厂打造成一个多联供绿色能源企业,更好地服务当地人民。”

  闽西老区迈出发展新步伐

  李啟锋

  福建宁化县,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在宁化县河龙村,这个省级贫困村的人们提到华电福建公司,总是竖起大拇指。在他们看来,这几年村里路宽了,水通了,灯亮了,村美了,大伙生活质量高了,这些与华电福建公司的帮扶密不可分。

  作为福建省最大的发电企业,华电福建公司积极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战略,投入到福建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战中。2014年,华电福建公司向宁化县河龙村派出驻村干部,启动驻村扶贫。3年来,帮助该村争取各类扶贫政策,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几年间,村里发生了大变化。据摸底调查,村里原46户“贫困户”今年底将有近一半可摘掉贫困的帽子。

  华电福建公司还通过产业投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离河龙村80千米的地方,华电福建公司经过专项勘查,正在建设一座风力发电场,规划装机容量4.8万千瓦,总投资4.2亿元,投产后年产值约6200万元。项目的建设将拉动当地投资增长和增加就业,并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开展知识扶贫,向宁化畲族民族中学捐赠书籍4000册。

  在整个闽西和省内其他革命老区,华电福建公司的众多项目正在给当地带来脱贫新动力。目前,华电福建公司正在长汀、连城、漳平、新罗、安溪、连江、福清、惠安、周宁等革命老区大力推进风电、抽水蓄能等清洁能源建设,规划建设清洁能源320万千瓦。核准及在建清洁能源项目12个,装机容量165.8万千瓦,总投资达到110亿元,有力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通过结对帮扶,实施精准扶贫,华电福建公司组织下属单位,与永泰县、福安县贫困户结成对子,通过物质帮扶、技术帮扶、智力帮扶、就业帮扶等方式,帮助他们早日摆脱贫困。

  赣南百姓日子越来越红火

  10月19日,在通往江西井冈山茅坪乡神山村的环山公路上,车辆络绎不绝,位于公路旁村落的农家乐几乎座无虚席。端茶、递水、准备碗筷……店里的伙计忙得不亦乐乎。“多亏了供电公司的电网改造,电力有了保障,空调、热水器等电器可以放心用。”农家乐老板高兴地说道。

  今年以来,神山村几乎家家户户办起了农家乐,导致村庄用电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电负荷急剧攀升,原有的小容量变压器面临严峻的考验,成为农家乐旅游经济发展的瓶颈。在了解实际情况后,井冈山供电公司迅速行动,组织人员对神山村变压器进行增容,新建1个台区,增容改造1个台区,如今总容量达到200千伏安,较之前增加了3倍;改造低压线路1.2千米,全部裸导线改成绝缘导线,从源头上有效地解决了电压过低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井冈山供电公司共投入电网建设改造资金1.38亿元。目前,井冈山电网已经基本形成了以220千伏为主电源、110千伏为骨干网架、35千伏为主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网架结构。今年,该公司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中,将持续加大对电网薄弱地区和贫困山区的投资倾斜力度,真正让千家万户用上放心电、舒心电。

  不忘初心,做好服务。10年前,该公司整合原井冈山红杜鹃供电服务队,成立井冈山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把继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融入到日常服务中。

  为了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井冈山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创新服务举措,着力提升客户体验,积极推动“互联网+”与供电服务融合,深化数据共享和应用,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打造一流的客户服务体验。创新建立了“电力百姓档案”,按照“村级管理、资源共享、注重运用”的总体要求,规范电力百姓档案内容,哪家有多少用户,用电情况如何,有什么困难,了然于胸。今年来,该公司配电线路故障停运率和优质服务投诉率同比下降了30%,降幅成效明显。井冈山共产党员服务队一次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你用电,我用心”的企业宗旨。

   西吉农业发展动力大增

  宁夏固原市西吉县,深居六盘山西麓,在我国革命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近日,记者来到曾经的革命老区,如今已是全国知名的粮食生产基地———西吉,探访老区农网改造的实效。

  在西吉县红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张吉祥说起自己的98个蔬菜大棚,语气中透出掩不住的开心与满足:“这片蔬菜大棚是2010年建设的,经过6年发展,现在每年的销售收入大概有100多万。”

  西吉县是国家贫困县,属于六盘山集中连片扶贫攻坚主战场,其经济发展一直是个老大难。

  “今年,供电公司帮我们完成了农网改造,电压稳了,预计经济效益可以上涨50%。”张吉祥说,近年来,为了帮助百姓发展小产业,西吉县供电公司为蔬菜大棚种植区架设了一条10千伏专线,还安装了两个50千伏安变压器。工程完工后,不仅蔬菜大棚的用电可靠性大幅提升,大棚内也可以引进更多自动化设备来替代人工。

  站在种植着西红柿、土豆、辣椒等蔬菜的大棚内,张吉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减去成本支出,每年纯利润大概在40万元左右。电网改造升级完成   后,他们引进了自动卷帘机、灌溉机、育苗机等设备。这些现代化智能设备能够自动、定时完成灌溉、上肥等程序,工人只要定期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即可。这样子,即便销售收入短期内不会发生大幅提升,人工成本的减少也会使总成本支出从每年30万元降为原来的一半,大大提升纯利润空间。

  扶贫攻坚,要提升贫困户生活水平,更要为他们点亮未来生活的希望。只有日子有了盼头,未来才会越来越有拼搏的劲头。

  “以前,电压不稳,设备买回来也无法正常工作。”西吉县兴祥淀粉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刘国祥告诉记者,农网改造后,只要能够承担设备售价,他们可以完全按照需求引进设备,企业发展速度大大加快。

  刘国祥的公司起步于淀粉加工作坊。当时,每天粉条的产量大概是几百斤,如果说产量能达到4位数,简直是不可想象。

  2014年,西吉县供电公司不仅专门架设了一条10千伏的高压线,还安装了1个1250千伏安的变压箱。电网改造升级,让淀粉厂的产量发生   了爆破式增长。2015年,淀粉厂每天平均粉条产量达到150吨。

  从两台简单的加工设备到工厂内随处可见的百万级大型设施,从每天几百斤的加工量到现在只要工作一天半就能顶得上过去一年的产量,从一间小小的淀粉加工作坊到产品销往海外的大型粮贸企业,不仅经济收入大幅增加,刘国祥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刘国祥的经历并非个例。为提高贫困地区生活水平、帮助百姓提高经济收入,“十二五”期间,西吉县农网改造工程共计84项,总投资达4302.44万元,彻底消灭了“卡脖子”和“低电压”,电网供电能力明显加强,地方特色经济发展推动作用显著。2011年,西吉县荣获“国家级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县”称号,2013年,又被农业部列为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百姓的生活有了支柱,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根据发展规划,2016年,西吉县还将再投入1.21亿元用于农网工程,新增及改造10千伏线路27条、共计699千米,低压线路改造203千米,为当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及总体经济发展更添一分助力。

  会宁写出脱贫致富

  9月29日,记者来到甘肃会宁县,亲眼见到这里的老乡正逐渐摆脱靠天吃饭的过往。在翟所镇高咀村冯启林家的山间地头上,电力工程队伍正在组立电杆,老冯在稍远处认真地看着。由于工程安全需要,老冯不能靠近施工地点,可立杆的这些日子,他总要时不时过来在远处望望。“俺家这地方山大沟又深,3个村子共用一台变压器,给牛铡草的机器谁家要是一开,别人都甭想用,连家里的电灯都经常不亮。现在总算把电力公司的人给盼来了,听说这工程完工后,俺们用电就不愁了。”老冯说。

  老冯所说的工程是会宁县城郊供电公司为各贫困村实施的动力电提升工程。去年,会宁县所在的白银市已完成全部贫困村动力电入村工程。今年,为满足贫困村的发展需要,会宁县又着手实施动力电提升工程,让动力电通到每户村民家门口。

  该公司工程部副主任李清华告诉记者,高咀村是2016年的预脱贫村,该村动力电提升工程将新安装4台变压器,建设10千伏线路2.77千米,解决4个自然村配变容量不足问题,实现动   力电提升。

  与高咀村相邻的焦河村已在去年完成了动力电提升改造,村里的养牛户芦兴军向记者道出了动力电提升带来的变化:“电网改造好后,我换了一台功率更大的铡草机。原来的机器一小时只能铡出四五百斤,换了新机器后,一小时能铡出3吨草。”老芦告诉记者,他家养的牛最多时达到30多头,这在原来是不敢想的。

  会宁县城郊供电公司书记金宝山介绍:“我们对所有贫困村的用电情况进行了梳理,将根据县里的扶贫规划分轻重缓急实施动力电二次改造升级,使户均配变容量达到2千伏安,满足种养殖户的用电需求。”

  重视思想脱贫,黄土地也能有高效益。受制于落后的经济发展和教育技术水平,会宁的相当一部分村民思想观念滞后,这些黄土高原上的百姓们虽坚韧勤恳,却难以从黄土地中变出富足的日子。

  近年来,会宁县各级政府多次为村民引进经济作物,尝试推广种植,可老乡们似乎并不买账。“村民们习惯了种植传统作物,对新引进的经济   作物不了解、也不接受。可种植传统作物一年到头只能够维持温饱,想要脱贫致富就要动脑子,多学习、多尝试。”白银市供电公司书记刘永明说。于是,从2013年开始,白银市供电公司带领会宁县供电企业,组织贫困村干部群众到省内外观摩学习先进的种、养殖经验,鼓励群众开阔眼界,转变旧思想,接受新观念。

  太平店镇的李志鹏就是被带动发展起来的中药材种植大户。去年,他跟随金书记到定西市临洮县观摩中药材种植。如今,李志鹏的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着200多亩黄芪。据他介绍,他所种植的黄芪亩产量在1500斤左右,按照今年的市场价每斤毛利润4元,算起来收入相当可观。

  在李志鹏的影响下,太平店镇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种植中药材。合作社为村民提供幼苗、技术指导和销路,并在当地雇佣了70多名村民,解决了周围村社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下一步,我计划建个中药材粗加工厂,将黄芪切片烘干,这样一来收入又要多出20%。我还打算研究幼苗培育,让幼苗更适应会宁的水土。”李志鹏说。

  【记者手记】

  王怡:一下飞机,我就被延安的两大活动所包围。一是在延安大剧院上演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二是首届世界苹果大会暨第九届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艺术的延安,充满活力的延安,是我对这片红色故土最初的印象。而细致采访下来,才发现,延安社会经济发展每一项工作的背后,都离不开电力企业的支持与推动。

  刘泊静:在会宁,面朝黄土背朝天,是老乡们祖祖辈辈的日常生活。我在采访中注意到,电力企业在帮助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过程中,不仅主动改造电网,为贫困村提供动力支撑,而且注重抓好智力扶贫,带领百姓们转变思想,使会宁百姓从根上脱贫。

  刘光林:四川雅安是红军长征极其重要的活动区域之一。如今,清洁能源在这片红色海洋泛起层层绿波,优质的供电服务让当地人民走出老区的逼仄、奔向幸福的致富之路。

  徐秋玲:8月16日,正式踏上采访之路。抵达扎西后,通过实地走访,记者充分感受到扎西会议对长征胜利的重要性以及长征精神对当地人的感染和鼓舞。通过当地唯一健在的99岁老红军的讲述,记者深刻感受到电力发展对村民生活的切身改变,以及电网在国家产业扶贫政策中的助力作用。

  张振兴:供电企业应是当地红色文化的继承者,更是践行者。在服务罗山地方经济社会生活,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中,电力施工人员,冒着近40摄氏度高温,把水泥电线杆一步一步抬上山坡。黝黑的脸颊,流淌的汗水,呼喊的号子正一幕一幕在罗山地区上演。

  陈细英:正如当年红军到来改变当地百姓的命运一般,如今在尚未完成改造的广西兴安趸售镇,百姓也满怀着享受大电网优质电的殷殷期盼。让老乡用上舒心电,既是电力人的希冀,亦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孔剑菲:为生活在大山里的几户人家,花上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架设十几基铁塔,实现“户户通电”目标,而一年下来收不回100元的电费,这样做值吗?面对质疑,电力人却毫不犹豫地给出了一个坚定的回答──人人都有权利享受社会进步带来的福利。

  彭源长:青山、绿水、红土地,是江西带给我最大的感触。通过走访地方电网公司及下属供电所,通过与老区百姓的亲切交流,我发现经济发展要电力先行的作用已日益凸显,电力发展让老区百姓的生产生活充满希望,长征精神在每一位江西电力人心中流淌荡漾。

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权威指南在这里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

近期,一张包含103种垃圾的垃圾分类列表在网上热传,在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这4个分类下,每一类都列出了20多种垃圾。因为内容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