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特别启话 > 正文

充换电模式两“相杀” 究竟谁靠谱谁忽悠引争议

2016-11-20 10:50:04 来源:

即使遭受“骗补门”事件、补贴退坡的双重打击,新能源汽车产业仍不失朝气。在今年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0,989辆,相比去年同期的203,95辆增长了52%。在面对如此大份“蛋糕”的背景下,追求利益的商人,岂有白白放手的道理。如今,不管是传统车企或新生企业,甚至连家电、互联网等外行企业都纷纷集中发力于新能源汽车产业。

但是,美好的表现难以掩盖产业的痛点。抛开价格、品牌、性能等问题,续航焦虑仍是当下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最大阻碍。由此也衍生了电动汽车充换电模式之争。

实际上,电动汽车充换电模式的争论并不是件新鲜事,只是到如今依旧还没标准或专家指出哪种技术路线更适合当前的发展情况。不过业界仍在不断热议:电动汽车充换电模式,到底谁更靠谱点呢?

看充电模式现状

对于换电模式,反对派认为,由于厂家不同、电动汽车的内部构造不同,工艺水平也存在差异,这些情况让换电模式变成一个难以通行的解决方案。

此外,以电动公交车和电动私家车为例进行车型分析。首先,电动公交车型单一,行驶路线较为固定,且不用因长续航而搭载大量的电池,可以在终点站建设换电站,这样既能降低使用能耗,也能降低单车的采购成本。但对于电动私家车,换电模式则难以实行,因其车型多,电池型号与容量不一等因素,因此,充电模式更为实在靠谱。

不过,采用充电模式的前提是要有分布广、使用制度完善的充电桩和充电站。但从目前的调查数据来看,充电设施不仅使用效率低,并且建设速度跟不上电动汽车的生产速度。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车桩比约8:1,与1:1~1.2的理论配比相差甚远。因此,充电设施建设缓慢直接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进程。

换电模式崛起

因充电模式在当下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换电模式则应运而生。而该模式是以色列BetterPlace公司最早提出,并一度成为业内的热点,但是最终由于投资成本过高、发展过于缓慢而宣布破产。

而由于标准、利益纷争等原因,换电模式在国内一直并能得到较好的推广和普及,但随着车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换电模式在国内也迎来了契机。

就在近期,北汽新能源与中石化、奥动新能源和上海电巴等机构合作打造的首批10座充换电站正式交付使用,共覆盖了8个区县。与其同时,力帆也宣布在重庆建立第一个首座集中式能源站,采用换电技术,在几分钟内就可以把电池换好。

质疑之声不断

虽然换电模式看上去很美,但现实很骨感。凡事都有两面性,电动汽车充电换模式亦是如此。

首先要提的是换电模式的优点:

1.方便快捷。在3-10分钟内即可完成电池更换。

2.降低成本。可以大规模集中使用后,在半夜的低谷电错峰充电,节约能源资源,降低充电成本。

3.易管控。集中式、专业化的充放电管控,有利于延长电池使用寿命,车主无需再为电池的寿命和质量担忧。

不过其缺点也不少:

1.需要大量的电池储备,产业规模巨大,产业链协调较难,不利于电动车推广。

2.需要统一的技术标准,包括统一的电池制造技术、标准化建设、能源补给网络建设、城市规划等一系列问题。

3.会增加电池与车辆连接结构的不稳定性风险,电极插头易磨损打火花,引发安全问题,并且频繁搬动电池会对车架造成损伤。

再来看看电动汽车充电模式存在的不足:

1.充电时间长。慢充状态下需要近8小时才能充满电池,快充状态也需要近半小时。

2.利用率低。尚且不说充电设施不完善之事,大部分充电桩选址不好而闲置或被占位,导致充电利用率低下。

3.个人申请建桩难度大。个人建桩,需要经过复杂的审批流程,支付较高的安装费和施工费用。另外,小区物业增容改造难、配套政策不完善也是难倒部分电动车主的原因。

小结:

说到底,纠结于到底哪种模式更靠谱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两者都存在一定的优缺点。而换电模式的再一次掀起,仅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发展中出现一种新的运营模式。因此,小编认为,当下我们不是讨论哪种模式更好,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相对应的模式,以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满足消费的需求。

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权威指南在这里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

近期,一张包含103种垃圾的垃圾分类列表在网上热传,在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这4个分类下,每一类都列出了20多种垃圾。因为内容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