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特别启话 > 正文

中国电力低碳发展现状及路径建议

2017-01-09 12:03:39 来源:
取得的成效:

通过以上措施,1978~2015年发电和热电联产消耗原煤量由1.09亿吨增加到18.8亿吨,增加了17倍,但是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供电标准煤耗由1978年的471克/千瓦时下降到2015年的315克/千瓦时,换算为电力转换效率提高了约12.9个百分点。

2005年以来,随着发电结构及火电结构的优化,电力行业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经中电联初步统计分析,2015年,全国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835克/千瓦时,比2005年下降20.3%;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610克/千瓦时,比2005年下降28.9%。以2005年为基准年,2006~2015年,通过发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电煤耗和线损率等措施,电力行业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6亿吨,有效减缓了电力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增长。其中,供电煤耗降低对电力行业二氧化碳减排贡献率为48%,非化石能源发展贡献率为50%(见图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低碳发展专项法律缺失,法律顶层设计缺位。能源发展、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及环保等相关法律法规对电力低碳、环保、节能等要求存在交叉、矛盾、不合理等问题。由于节能、减碳、常规污染物减排之间存在相互约束,如过度环保要求会增加能耗,过度节能会增加水资源消耗,节能并不一定减碳等。法律之间不协调,直接影响到各种政策目标之间的不协调,既是导致电源与电网不协调、可再生能源发电无序发展、煤电发展定位不明确等问题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强制性能耗限额与排污权交易等市场机制应用、节能环保调度与经济性调度、减少弃风弃水与煤电利用小时数下降能耗升高等矛盾的重要原因。

二是管理部门间职能存在重复和交叉。中央与地方、部门之间、部门各处之间等管理权限和监管权限不清晰,在政策制订上不同部门、不同时间出台的政策目标存在矛盾或“一刀切”的现象。如有的地方政府要求进入到“万家企业”的电力企业“十二五”期间能耗下降15%(或更高),体现在常规火电机组上5年内供电煤耗要下降30~50克/千瓦时,而目前我国煤电机组经过多轮技术改造,供电煤耗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难有大幅下降空间。

此外,低碳基础工作不扎实,各相关要求缺乏配套的政策和技术规范,节能、低碳产业发展不成熟等问题也十分突出。

电力低碳发展面临的主要形势和路径选择

电力低碳发展的形势及任务

一是总体上看,中国电力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电力消费增速虽然大为放缓,但这种放缓受周期性规律支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电气化水平将持续提高,电力发展仍将在中长期阶段维持中速增长水平。我国“十三五”电力发展规划已经颁布,明确了2020年电力发展的基本规模。预计到2030年,电力装机将达到32亿千瓦左右,发电量将达到12万亿千瓦时,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将上升至接近50%,发电量比重分别上升至38%。由于煤电在未来二三十年仍将占据电力、电量的基础性和主导性地位,所以电力低碳发展的压力长期存在。

二是行业间、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我国现阶段既存在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电力行业,同时也存在大量落后的工业结构,而且电力行业内部的技术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另外,我国的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使得中国碳减排既有很大空间,也有很大难度。

三是电力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工作仍然十分薄弱。目前,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底数不清,各集团、各层级、各区域应对气候变化尚未形成统一共识;而且应对气候变化的人才队伍、技术管理水平差距很大,对有效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管理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四是非化石能源发展面临压力。近年来,我国非化石能源大规模快速发展,集中暴露出一些关键问题,如规划不协调造成厂网发展不一致,电价补贴等经济财税政策滞后不配套,电网安全调峰、储能技术不匹配以及相关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不配套等问题,全国弃风弃水弃光问题较为突出。

五是通过技术手段降低二氧化碳强度的压力很大。目前,我国电力行业的供电煤耗和线损率总体上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近十年建设的发电装机容量已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60%以上,特别是火电机组,产生的“锁定效应”明显,使节能减排空间逐步缩小,降低二氧化碳强度空间有限。

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电力工业既要进一步发展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还要转型发展承担起能源系统优化的艰巨任务,充分发挥促进中国碳排放达到峰值以及在能源变革中的作用。

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权威指南在这里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

近期,一张包含103种垃圾的垃圾分类列表在网上热传,在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这4个分类下,每一类都列出了20多种垃圾。因为内容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