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电力政策 > 正文

天津市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12-20 13:39:19 来源:

用情况

全市登记在册的地热开采井累计329眼,地热资源年开采量3909万立方米,主要用于建筑供暖、居民生活热水、温泉度假、农业种植养殖等领域。全市地热供暖小区及公建共352个,总供热面积2502.7万平方米;地热供应生活洗浴热水小区194个,10.44万户;地热供暖设施农业78.2万平方4米。全市浅层地热开发利用工程279个,利用面积835万平方米,其中,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205个,利用面积533万平方米;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工程74个,利用面积302万平方米。

(五)水能开发利用情况

现有小型水电站1座,为于桥水库水电站,装机规模0.5万千瓦,2015年全年发电量1463万千瓦时。

二、面临形势和存在问题

(一)面临形势

1.大气污染防治对能源发展方式提出新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多发,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加剧。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家环保部、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住建部和能源局联合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为实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目标,天津市到2017年需在2012年基础上削减原煤1000万吨,煤炭削减和替代任务十分艰巨。“十三五”期间,将大力发展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内的清洁能源,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2.能源结构调整对可再生能源利用提出新的要求

天津市能源消费长期以煤炭为主,随着能源利用总量的不断加大,能源资源约束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国家能源局《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2020年天津市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需达到10%,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任务艰巨。为落实“推进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四个革命”的战略部署,促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有必要对能源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建立多种能源综合供应体系,减少传统化石能源消费,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逐步改变长期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3.经济新常态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近年来,在高新技术发展的带动下,可再生能源行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正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经济增长趋于平稳,经济结构日益优化,市场活力进一步得到释放,这将为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应当充分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和工业基础,在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基础上,实现其产业化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二)存在问题

“十二五”以来,本市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1.总体开发利用量小

受各种因素影响,本市可再生能源总体开发利用量较小。一是受实际可开发量等资源条件约束,可再生能源发展空间受限,不具备发展规模化水电的条件,风电可开发空间日趋饱和,地热持续可开发能力有限,太阳能光伏发展较为缓慢。二是体制机制缺乏创新,可再生能源用地困难,土地供应方式不灵活,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周期长。三是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不够,激励政策不健全,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动力不足。

2.消纳方式不灵活

可再生能源发电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在某些方面会对电网产生影响,对传统电网接入要求较高。现阶段,本市调峰电源不足,调峰能力不强,存在主体工程和配套外线工程建设不同步导致并网送出不及时的现象,高效存储、智能协同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不成熟,可再生能源在优先发电、就近消纳和无障碍上网等方面的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电网智能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虽逐步融入城市能源体系,但主要以电力为主,在区域能源综合供应方面的作用发挥不够。

3.产业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可再生能源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一些关键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周期较长;设备研发制造能力较弱,产业化、商品化程度不高,不少关键设备长期依赖进口;资源评价、技术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等体系不完善,没有形成支撑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体系;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行业领军人才。三、规划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规划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与有序开发相结合

根据地区资源条件、分布特性以及经济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城市规划和空间布局,集中式

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权威指南在这里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

近期,一张包含103种垃圾的垃圾分类列表在网上热传,在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这4个分类下,每一类都列出了20多种垃圾。因为内容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