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电力政策 > 正文

“电改1.0”的忧患 未建立市场化的电价机制

2014-12-29 00:00:00 来源:

1、电价脱离供求关系

    在我国,电网通过控制发电企业的发电量来达到供求均衡,发电企业自身对供求关系无法做出灵敏的反应。不论是在“电荒”时期,还是在电力供需宽松时期,对发电企业而言,需求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发电利用小时的变化上,缺电时期电厂的发电利用小时高,而过剩时期发电利用小时低。

    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电企业对供求关系的反应主要有数量调整和价格调整两种,我国现阶段电力市场,发电企业对供求关系的反应主要体现为数量调整,表现为发电利用小时的增减,而由于上网电价受到管制,电价不能及时反映煤价上升、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调整主要体现基数外电量价格水平的变化(如电量替代交易市场的发电报价和成交价均随着煤价变动和供求关系而变动)。虽然基数外电量电价能够一定程度上及时反映供需形势和成本信号,但其所占比例很小。

2、成熟的电力市场化国家,电价由市场机制形成

    美国在发电侧采用节点电价体系LMP来决定电价,节点电价主要反映短期供需关系和输电线路阻塞,各发电机组的节点电价都反映阻塞成本;英国采用大量双边合同和短期现货合同交易结合的模式(NETA)来决定电价。无论美国的节点电价还是英国的NETA,都是市场机制形成电价,电价不仅反映成本,更反映供求关系、线路阻塞等市场信息,发电商有机会根据垄断地位及各种物理、金融条件运用各种竞价策略参与发电报价有可能获得远远高出发电成本的超额利润。

3、电力消费结构失衡

    电力消费结构主要是指各个产业消费电能的分布,与国家产业结构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电力消费旺盛,全社会用电量保持较快增长。2013年全社会用电量5.32万亿千瓦时,其中一、二、三产业用电量占比分别为1.91%、73.55%、11.79%,第二产用电增长对全社会用电增长贡献率为68.7%,是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最主要动力。美国以商业和服务业、居民生活用电为主,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分别为35.4%、36.4%,而工业用电比重仅为23.6%。

    在当前的电力消费结构下,电力作为工业用户的主要能源,对工业企业的成本影响较大,国家每次电价调整都要充分考虑对PPI和CPI的影响,发电企业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责任。

4、电力期货市场缺失

    期货市场是现代市场体系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具有“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的功能。电力商品可以作为交易对象开展电力期货合约,对规避电价风险有重要作用。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北欧电力联营体(NordPool)、英国电力交易所(UKPX)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都纷纷开展了电力期货交易。电力期货可为发电商、售电商、用户提供竞争性的电力市场。目前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处于发电侧竞争阶段,输、配、售电都还处于垄断阶段,真正意义上的竞价上网至今仍未实现,用户只能被动的接受供电商提供的电力。

    当前的电力市场阶段,我国尚不具备建立电力期货市场进行电力期货交易的现实条件。根据国外的经验,只有电力市场发展到零售竞争阶段,发输配售各个环节都存在竞争、电力价格可以自由浮动、终端用户能够参与电价形成时,才能进行电力期货交易,而当前我国电力改革的实际情况距离零售竞争阶段尚需时日。

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权威指南在这里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

近期,一张包含103种垃圾的垃圾分类列表在网上热传,在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这4个分类下,每一类都列出了20多种垃圾。因为内容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