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电力跟踪 > 正文

农村机井通电将建立长效机制

2017-07-31 16:08:52 来源:

近日,国家能源局、水利部、农业部三部委在联合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农村机井通电长效机制有关要求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明确提出,我国将建立健全农村机井通电长效机制。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农村机井通电建设项目牵涉部门众多,除电网企业外,还有发改、财政、农业、国土、水利等,目前各相关部门涉农项目对机井通电工程的建设计划还存在不确定性,相互之间协调还不是很顺畅,给项目统筹带来一定困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将有利于我国统筹推进实施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建设。

资金筹措难 成农村机井通电瓶颈

机井通电工程能为农田灌溉送去便利,将有力地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基于此,早在去年年初,国务院转发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十三五”期间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机井通电,到2017年底,完成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实现平原地区机井用电全覆盖。

去年4月在河南郑州举行的全国农村机井通电工程工作会议通报的数据显示,国内各省(区)地域、气候和农业发展模式不同,机井通电工程建设的任务、目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南部省份新建和改造通电机井的数量较小,如广东为5728眼,贵州为2460眼,而中东部一些省份则任务繁重,如山东约42万眼,河南约58万眼。

“按照国务院部署要求,各地机井通电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农村能源处相关负责人指出,此项工程点多面广,在推进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难题亟待解决。

据记者了解,根据目前各省(区)编制的规划方案,农村机井通电工程建设总投资从数亿元到上百亿元不等,而项目资金的来源并未明确,地方电网企业作为工程建设的主体,难以承担相关费用。因此,资金的来源和筹集困难现已成为农村机井通电推进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资金筹集之所以难,主要是因为机井通电工程收益小、回收期长。”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说,以吉林省乾安县陶字村机井通电工程为例,该项目涉及柴改电机井12眼,配套电力设施投入90多万元,年用电量约15万千瓦时,电费收入不足15000元,而每年的运行维护成本支出则高达7万多元。

为了解决资金筹措难的问题,《通知》要求,在国家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主体供电范围内实施的机井通电工程,10千伏配电台区及以上电力设施,由电网企业负责建设;配电台区以下,由当地县级政府统筹使用支持农业生产、水利建设、土地整理、扶贫等相关资金,结合机井动力设施建设,建设通到机井井口的线路。对确无资金来源的低压线路,由国家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主体兜底建设。

  多措并举 推进农村机井通电

农村机井通电工程是“十三五”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重点任务,是惠及亿万农民的重要民生工程。为此,《通知》要求,省级要做好农网改造升级总体目标和任务与相关规划机井通电总体需求的衔接。县级要以行政村为单元,详细梳理分析相关农田水利规划中机井通电需求,明确农网改造升级建设重点和农网供电可靠性指标,做好低压线路布局与农田机井配置布局的衔接。

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农村机井通电工程由于有多个部门多方建设,造成机井配套通电工程产权不一、权责不明。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我国一些地方,有很多农村机井并非由电力企业投资建设,其中还有些以赢利为目的,属于个人产权的农村机井,这些机井的所有者一般不愿无偿将机井移交给电力企业,甚至有的还会抵触阻挠电网企业建设改造电力设施。另外,机井通电工程配套电力设施占用耕地林地和青苗补偿引发的矛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了理顺机井电力设施资产权属,《通知》明确要求,对机井原有老旧电力设施进行改造升级的,机井所有人须负责理顺电力设施资产权属。对于原属政府投资建设的机井电力设施,应由当地政府协调明确该电力设施是否移交给当地电网企业,由电网企业统一实施建设改造和运行管理。对于权属不清的机井电力设施,电网企业可不实施改造升级。

众所周知,我国各地方由于降雨量、地下水位和农田标准不同,通电机井建设的情况差异较大。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农村机井通电工程,《通知》还规定,提出通电需求的机井应符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要求以及水利部门管理程序。电网企业不得对违法违规机井进行通电。缺少水利部门机井合法合规性意见的,电网企业不得受理机井通电业扩报装申请。

7省区率先实现 平原地区机井通电全覆盖

虽然目前农村机井通电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在部分地方推广实施还是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提到农村机井通电,不得不提河南。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和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由于全省中低产田多,水旱不均,农业基础薄弱。因此,自2008年以来,河南省积极推进农田机井通电工程,保障粮食稳产增产、助力农民减负增收。

“河南是第一产粮大省,驻马店又是河南的农业大市。关于机井通电,发生在这里的每一幕,都是全省、乃至全国的写照。”驻马店市供电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每年全国‘三夏’小麦机收开镰,都要从驻马店的西平等地开始。西平县有耕地118万余亩,农业经济是这里的根本。自2002年起,西平开始向国外出口小麦,实现了河南省食用小麦出口零的突破。”西平县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张明军表示,“西平优质小麦之所以能出口,离不开西平农民强烈的精耕细作意识。在小麦需要灌溉的月份,外出打工的西平农民宁愿放弃几天工钱,也会再花上几百块钱路费返乡浇麦。而机井,正是西平农民浇麦的主要渠道。”

近年来,西平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新打机井越来越多。其中通电的机井占比越来越大。群众从未通电的机井取水时,通常得使用柴油机,成本平均为38元/亩,费力、费钱、费神,还不环保。用电浇地成本不到10元/亩,机井通电着实可为群众省钱、省力、省心。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河南电力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全部采用一井一线、一线一表、一表多卡的农业排灌模式,建设专用配电房,采用低压地埋线,在机井口设置地埋线出线小井房,增加防盗能力,安装预付费卡表集装控制箱,将按井收费改为按户收费,实现农业排灌用电管理到户。该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机井通电后,群众只需在变压器下的刷卡设备上轻轻一刷卡,就能立刻实现取水浇地,非常方便。

河南只是我国农村机井通电发展的一个缩影。据悉,目前农村机井通电工程已在全国全面铺开。截至6月底,河南、山西、安徽、湖北、陕西、宁夏、新疆等7省区率先实现平原地区机井通电全覆盖。

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权威指南在这里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

近期,一张包含103种垃圾的垃圾分类列表在网上热传,在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这4个分类下,每一类都列出了20多种垃圾。因为内容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