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中央八部委印发了《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全国供热体制改革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供热改革的试点工作在部分省市已经开始启动,热价制定及收费作为改革的环节之一,由于关系到广大居民的切身利益,受到了极大的重视。
从国外的成熟做法和我国部分城市的试点经验看,热计量主要有“两部制”热价计价方式和完全按计量热量计价方式,综合比较分析,存在着各自的优缺点。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应进一步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热计量收费计价方式,这样,既可以使热计量收费工作有章可循,便于操作执行,又能够避免各地做大量的重复工作,少走许多弯路,有利于顺利实现按热量收费的目标。
热价的确定应该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基础上,采用科学方法分析和确定。热价研究需考虑合理的热价构成等因素,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供热价格。热价制定的过程中应考虑改革的阶段性。由于供热改革的复杂性,改革应确保平稳过渡,分阶段、分步骤地合理进行。热价制定应循序渐进地进行,即从现有的收费体制逐步转变为一种新型的合理的计量收费体制。
2 热价制定需要注意的问题
2.1 应用范围
供热成本是制定热价的重要因素。由于各供热公司的供热成本存在很大差异,在制定热价时,首先应考虑所制定价格的应用范围:通常有以下几种:
- 城市统一热价。
- 反映各自供热公司成本的热价。
- 将供热公司分类,根据不同的类型支付不同的热价。 字串6
城市采用一种热价 |
反映各公司成本的热价 |
分类热价
|
||
优点
|
缺点 |
|
缺点
|
分类方式 字串5 |
易于建立和监督; 字串6 对热用户来说是公平的; 字串2 热价不反映各个企业的真实成本; 字串3 |
没有考虑到公司各自的成本情况; 缺乏提高效率和业绩的动力;
制定一个平均的反映成本的热价过程非常昂贵; 字串1 |
能够充分反映各企业的成本状况; 能够容易区分高效和低效企业。
|
成本核查和热价评估的过程是昂贵和冗长的;
对热用户来说是不公平的; |
在这种方式下,不同类型的企业将采用不同的热价。可以根据如下方法对企业进行分类: 字串2 l 规模 (装机容量、供热量、供热面积等) l 热用户结构 l 产热类型 (供热锅炉、自有热电联产、购热) l 所有者类型 字串6 |
2.2 合理成本
制定热价的基础是一份完整的、综合性的成本报告。完整的、综合性的成本报告需注意以下几点:
- 完全成本回收:热价应该包括所有与供热服务相关的成本费用; - 公正:作为未记录的费用部分,不同的公司情况不同。行业主管部门应制定统一的成本费用核算体系,才能有一个公平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