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 火力发电 > 火电相关 > 正文

第三代核电技术在中国核电发展中的作用(1)

2017-08-08 15:07:01 来源:

去年我国正式颁布了2005-2020年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核电4000万千瓦,占届时总装机容量的4%;此外还有1800万千瓦的在建工程。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了举世瞩目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引进招投标,希望通过引进全套第三代技术来统一我国今后的核电机型。历时两年有余的谈判终于尘埃落地。本文试图探讨第三代核电技术在我国核电发展中可能起的作用,以及如何才能发挥作用。

一、第一、二代核电技术开发的简要回顾

世界上第一座核电厂是1954年前苏联建成的5 MWe奥布宁斯克实验性石墨沸水堆核电厂。 1957年底美国建成了60 MWe希平港原型压水堆核电厂。接着美国政府又投资各种有可能用于发电的堆型研发,几乎所有可能的组合方式都进行了试验。最终还是压水堆和沸水堆的实用优势明显,成了核电发展的主线。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西欧和日本的经济迅速发展。六十年代后期美国核电造价仅200$/ kW左右,引起大批订货。西欧许多国家认识到发展核电是其摆脱过分依赖中东石油的唯一出路。在普遍看好核电的形势下,美、苏、日和西欧各国制定了庞大的核电规划。鉴于美国富集铀轻水堆经济性远好于天然铀石墨堆和美国政府同意供应富集铀的承诺,法国、瑞典、日本、西德等国先后放弃了原先的天然铀路线,转向富集铀轻水堆。美国轻水堆技术成了西方轻水堆核电技术的鼻祖。

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引发了美国第二个核电订货高潮,两年间共订货6700万千瓦,占当年订货总容量的~50%。单台机组的功率水平也在通常称为第一代核电技术的原型/示范堆技术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达到百万千瓦级。技术上也有不小进步。通常称这段时期建设的核电厂采用的是第二代技术。到1980年底,全世界约300座核电机组的总装机容量已达到1.8亿千瓦。从1966年到1980年的核电装机容量年增长率达到26%。

受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影响,所有能源价格均急剧上涨,西方各国经济发展速度锐减,同时采取大规模的节能措施,使得电力需求大幅回落。大批电力建设项目被迫停建、缓建或取消,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造价较高的核电厂。在此期间早先运用的第一代核电技术在安全理念、选用的材料和制造质量方面的问题逐渐暴露,显示出低估了单台机组容量放大引起的困难。1979年3月美国发生的三里岛事故更使核电雪上加霜,事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却对世界核电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三里岛事故后,美国核安全监管委员会(NRC)加强了对核电厂的安全管理,不但严格控制新许可证的发放,而且对原有核电厂的设备和规程的修改要求一加再加,致使设计一改再改,工期一拖再拖,经济性则一降再降,投资风险大大升高,使投资者对核电厂丧失信心。1979年以后美国再没有新的核电厂订货。据统计,到1983年美国有108座核电装置共计1.1亿千瓦和半数的火电厂订货合同被取消,不少在建的核电厂和火电厂被推迟或停建。1986年4月又发生了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大面积环境污染和人员迁移。核电发展遂跌至谷底。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石油和煤产量过剩,价格持续走低,使核电逐渐失去经济竞争力。两次石油危机的长远影响使核电深受挫折。

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权威指南在这里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

近期,一张包含103种垃圾的垃圾分类列表在网上热传,在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这4个分类下,每一类都列出了20多种垃圾。因为内容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