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 火力发电 > 火电相关 > 正文

精细规划煤电产业发展路径

2019-06-25 14:54:07 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 作者:郑徐光

近日两则消息再次引起行业对煤电命运的思考。一是5月份英国全国连续7天没有使用煤电,创下历史新纪录。二是我国青海于6月9日启动“绿电15日”行动。此前两年,青海分别实现“绿电7日”“绿电9日”。尽管局部电网无煤电更多是象征意义,但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大势之下,这一星星之火有朝一日必将烧到煤电大本营。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研究俱乐部”  ID:nyqbyj  作者:郑徐光)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球在运煤电机组装机超过20亿千瓦,占全球电力装机近40%。目前,世界上已有部分煤电发电量占比较低的国家宣布放弃使用煤电的时间表,部分国家在讨论淘汰煤电的议程。对于作为主力电源且高碳排放的煤电产业而言,这一庞大产业调整的节奏将影响整个能源电力体系乃至社会经济系统,并伴随产业阵痛。

我国煤电装机超过10亿千瓦,约占全球规模的一半,是名副其实的煤电大国,煤电发展两难多难问题更为突出。一方面,我国煤电机组大部分为新世纪投运的“中青年”机组,正值壮年,且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系统,排放标准世界领先,电煤占煤炭消费的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另一方面,我国要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积极角色,在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无论是实现《巴黎协定》目标要求还是低碳道德约束,煤电规模必须得到严格控制。

面对碳排放、环保、成本优势渐失等多重压力,煤电发展路在何方?目前,业界基本形成一些发展共识,即煤电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电煤在煤炭消费中的比例要提升,“煤电增速放缓应是大势”“关键要控制总量、优化布局、转变功能,为清洁能源发展腾出空间,促进能源结构由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能源为主转变”。

然而,在错综复杂的市场和体制环境下,指导如此庞大产业高质量发展,单靠定性定向指导已远远不够,需要更精细化的产业政策和市场机制,科学指导存量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与逐步退出,科学规划新增产能都用在刀刃上等。其核心之一是,明确不同时间维度下要控制的总量规模是多大。

这一问题也正是行业抉择的难点,并存在争议。因为研究基于不同假设,结论不尽相同。即使是BP、IEA等权威机构对全球中长期煤电发展的预测也不一致。在国内,有的研究认为,按照我国碳排放达峰的国际承诺,要确保2020年煤电装机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2025年控制在11.5亿千瓦;有的研究认为,预测203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0.5万亿千瓦时,为保障电力安全供应,煤电装机可能接近13亿千瓦。

如此复杂形势下,如何实现煤电清洁高效、高质量发展是我们这个煤电大国绕不过的难题,也是事关“十四五”“十五五”煤电产业规划的重点。政策制定应全盘考虑清洁低碳、供应保障、产业经济性等煤电的主要价值维度,构建科学政策设计需要的假设框架,形成业界讨论的基石,再来研究实现路径,避免各说各话、各有其理。定量描述有待专门研究,在此提出煤电产业政策设计三点建议:

一是科学辨识不同假设。行业主管部门需要一一辨识不同研究假设,根据国情和国际形势重新取舍排序,充分考虑清洁能源发展的增长性,制定出中国特色的煤电优化发展路线图,找到我国整个能源电力系统或社会环境系统的最优解。

二是从长期发展目标倒逼形成近中期煤电发展规划。基于眼下看眼下容易短视,要用2030、2050的能源转型目标倒逼近期、中期的电力规划和电源结构调整,保持严控煤电规模的定力,让存量机组价值最大化,有序释放新增产能。

三是构建具有量化特征的市场化机制。比如,精确量化不同类型提前退役机组的补偿标准,与新能源容量置换标准等,让煤电企业可根据发展目标测算收益,作出符合政策预期的更多样的选择。

原文首发于《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2019年6月7日第21期

 

 

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权威指南在这里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

近期,一张包含103种垃圾的垃圾分类列表在网上热传,在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这4个分类下,每一类都列出了20多种垃圾。因为内容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