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 电力信息化 > IT互联网 > 正文

AI+泛在电力物联网 都有哪些“神仙”操作?

2019-08-05 16:25:30 来源:上观新闻 刘锟 赖丽芳
  •  

摘要:国网上海电力将继续完善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管理体系建设,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电网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目前也已申请第二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解决方案。

远程下发一个指令,就能遥控智能巡检机器人开始“工作”,进行变电站设备运行状态的检查;电力井盖也变得“智能”,如果井盖被异常开启或重击损坏,电缆管控中心就会收到警报讯息;未来,电力公司还能根据日常生活用电特性的不同,提前判断出出现故障的是空调线路还是电视线路……而支撑这样一套指挥系统高效运转的,正是分布于上海西虹桥地区的一张泛在电力物联网。加入了AI元素的这样网名字已经足够炫酷了,但当记者身临监控中心,进博会周边电站、电路、保电对象等星罗棋布般出现在眼前时,那画面带来的感受除了酷炫,更多的是震撼。

电力井盖装上“智慧大脑”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副总工程师唐跃中透露,国网上海电力目前有38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项目,涉及无人机、图像识别、生物识别、AI语音助手、大数据、机器人等技术。这些应用对内、对外都给公司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内:应用领域包括变电站设备巡检、现场安防、输电线路巡检、设备故障诊断、电网智慧调控等,大大提高了公司的运营效率、电网安全;对外:通过包括家庭能耗监测、智慧城市综合能源服务等应用,服务客户的能力大大提高,未来还将实现上海市用电故障的预测。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每到夜晚,华灯起,上海的夜景让人沉醉其中,灯火通明的夜生活背后,得益于城市地下能源——电缆的驱动。电力井盖(又称“电缆井盖”)出现损坏、漏电等异常状况时,便会直接威胁城市电网的安全。

在监控中心大屏上,进博会举办地国家会展中心的周边的“绿点点”格外醒目。原来,绿色标识就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已覆盖的电力井盖。据透露,去年进博会场馆附近的智能井盖数量已达301个。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电力井盖无法感知破损、消失等异常情况,加上井盖交叉管理责任不明确,以及机械锁无法实现互联互通,直接导致原先井盖下的电缆被盗取或被损坏,造成安全问题和城市公共财产损失。去年进博会期间,泛在电力物联网则给场馆附近的301个电力井盖装上了“智慧大脑”,让井盖拥有了环境感知的能力,实时向监测中心“汇报”井盖被异常开启或重击损坏的情况,以便电缆管控中心及时确定故障井盖的位置和异常状态,安排检修人员前往修复。

变电设备智检系统“大功臣”

为保障进博会用电安全,国网上海电力还在该区域电网配备了15套智能巡检机器人,针对配电站房、开关室等室内场景的内部设备及其周边环境实现自主化无人巡检。这些智能机器人不仅能实现24小时巡视,还可通过携带的传感器在一次巡检时间内完成图像识别、红外测温和局放检测三项内容,而以往人工巡视至少要进行三次,效率大幅提升。

在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在监控平台上下达“巡检”指令后,就能看到监控画面上的机器人开始“行动”,按照设定的路线在变电站内进行巡视检查,检测站内设备的运行情况以及采集各类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并备份上传到后台数据中心。据介绍,智能巡检机器人能够及时发现异物、损伤、发热、漏油等内外部机械或电气异常,准确提供设备事故隐患和故障先兆诊断分析的有关数据,优化对状态信息收集、设备检测、状态评价、风险评估、检修计划、检修决策等生产环节的管理,进而提高设备的自动化运行水平。

而针对当前变电设备红外缺陷判定主要依靠人工诊断,工作效率低、易出错、实时性差且没有利用好海量红外数据的现状。国网上海电力研发并应用了基于人工智能、泛在电力物联网边缘计算及大数据技术的手持式变电设备红外缺陷智能判别系统,让智检系统更加“智慧”。

在去年进博会保电期间,国网上海电力初次应用物联网技术保障展馆及周边区域的用电,采用“人力巡检+物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模式。经初步测算,去年在保电线路安装的可视化装置和智能井盖每天节省流动巡视人员448人次,进博会保障期间便节省巡视费用约350万元。变电站、配电站辅控系统减少巡视检测960人次,13座变电站、配电站在进博会共计节约运维(巡视和检测)成本约600万元。这意味着去年进博会保电期间,保电核心区内的电力物联网总计节约运维监测成本950万元。

唐跃中表示,国网上海电力将继续完善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管理体系建设,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电网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目前也已申请第二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解决方案。

 

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权威指南在这里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

近期,一张包含103种垃圾的垃圾分类列表在网上热传,在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这4个分类下,每一类都列出了20多种垃圾。因为内容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