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科技发明层出不穷并且日新月异,这为我们现代人在生活与工作中的实际需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期中信息技术的诞生与成熟,鉴于他的诸多优点,确实为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更好的达到历史教学目标,更高效的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但是,技术只是我们达到教学目标的工具与手段,切忌舍本逐末,最精髓的重难点的解析与传达不到位,而课堂徒有形式与花样。再此具体分析一下两者结合所产生的效应。
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的优势表现
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历史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学科内容最大的特点就是过去性,时间久远,直观感知性不强,理解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期中资料是历史再现的基本手段,而对于传统教学呈现资料的方式略显不足,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影视资料、自制动画、文物图片、地图等,营造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习最好的老师即是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更好地品味历史、把握历史。例如在讲《中国古代科技》时,利用网络技术把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关影、像、图、文等资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近似真实的历史情境,消除了学生与这段历史时空的距离,很快被这种情境所吸引,融入到这段历史当中。
2、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为更好的突出和解析重难点知识,一方面将补充大量材料,另一方面将删繁就简。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将大量的资料呈现给学生,而且在说明历史事件、概念、史实时材料集中,简明准确,省时省力,从而达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大大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3、网络技术拓宽历史课堂,开拓学生视野与思维,资源优势互补。互联网上有着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许多专门的历史网站,提供有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珍贵史料,有文字材料、历史图片,还可以进入一些免费的历史博物馆网站,去领略那风云变幻的世界历史。以“凤凰网”为例,其历史栏目包括中国史、世界史、地方史志、民族史志、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文物考古、专门史、家谱等数十个栏目。这对于延伸学生视野,丰富课外知识是一个非常的重要的途径。另外我们学校与成都七中合作进行的网络直播教学平台,也可以实现强强联合,使学生更加全面牢固的掌握知识。
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应避免的问题
信息技术对于历史教学的优点固然很多,确实也增进了历史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是本人觉得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走入一个工具误区。我们运用这一先进教学手段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历史科的学科特点,从学生、学校、课文的实际出发。例如,我们在实施这一系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下面现象,为抓住学生的兴趣,竭尽所能搜索大量图片和视频资料,把课件做得“花枝招展”,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课件上。过分强调这些则起到了画蛇添足的负面效果,尤其是那些毫不相干的资料,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反而导致学生只顾新奇而分散注意力,导致教学中主次不分,喧宾夺主,还浪费了大量时间,导致工作效率不高。在教学中,需要的是老师不断正确引导内容的深刻性和启发性以及设计的合理性等等。
作为历史教学工作者而言,只有把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的优缺点分析透彻,才能更好的为历史教学工作服务,使之工作更称职,生活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