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那个年代的童年是淳朴的,没有楼房、电梯、手机……我们生活在老旧的院子里,不大的院子,不大的房子,院子里种着花,种着菜,还养一条狗。我在小板凳上写作业,狗儿会跑来趴在我的脚下。当我写完作业出去跑时,它也会高兴的打滚,紧跟着跑在我的屁股后面。不像现在繁华热闹的霓裳倩影、车水马龙、高楼大厦,有的是淳朴的小桥流水、麦浪滚滚、蛙声一片。
我们那个年代的童年是好奇的,没有游戏机、游乐场、旅游……我们最热爱的游乐场就是巷子、街道。我们最爱的事儿就是围观巡街的手艺人,一句爆米花的来了,我们这群孩子就串儿似得跑在一起,你追着我,我追着你,围绕在老头身边看他摆弄“葫芦炸弹”,老头说快炸了,瞬间我们跑老远,唯恐那“砰”的一声爆炸会炸到我们,可是老头却像一个淡定的将军,纹丝不动,竟还能“变”出了白白的爆米花,这声音,是那些年我最期待的声音,这个人,是那些年我最崇拜的魔术师。
我们那个年代的童年是粘人的。没有电视机、电饭煲……我们不会宅在家里看电视,不会对饭菜左挑右捡,嫌这嫌那。我们会粘着哥哥姐姐们带我们去爬土堆,会粘着妈妈给做 “大肉”吃,会粘着奶奶讲故事、做手工。儿时过春节,我总是在奶奶身边,像模像样的学她剪窗花。虽然我剪出来的不敢恭维,但我最喜欢把奶奶剪好的“福娃儿”、“美人”、“龙”贴在窗子上,嘚瑟给串门的人看,显摆给小伙伴们看……
我们那个年代的童年是无忧的。没有补习班、特长班……我们不会一到放学或者六日就埋头复习、补习。我们的旧书桌、铅笔盒上贴着画片,可怜的几个书本翻旧了对不上页码,黑板上用粉笔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下课我们会爬到树上折下枝桠做口笛,放假了,我们会去地里拔萝卜、摘菜瓜。我们每个娃娃都像向日葵在太阳下晒着幸福,无忧无虑的成长,毫无顾忌的傻笑。
不知何时起,走街串巷的土娃娃们不见了……空留些童年的挂念在那里等着我们偶尔去回想,去怀念。一别十几年,那个年代的记忆是千金难求的幸福,童年也深深植根于生命中,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