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文学园地 > 正文

谈美

2016-11-26 15:10:58 来源:

在我们面对一棵古松的时候,朱光潜先生说,木商以实用的角度来衡量它:一棵做某事用值多少钱的木料;植物学家从理论的角度来定义它:一棵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而画家则从美学的角度来欣赏它: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出发点不同、立足点不同,那么自然我们面对一棵古松的时候有几种不同的态度——实用、科学和审美,它的形象随我们的性格和审美的情趣而变化,一半天生,一半人为。

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

真正能触动心灵的唯有那些源于自然而被赋予美好情感的艺术品。人们经常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美是那样的随处可见,比如读一首诗,看一幕戏,或者注视一位希腊女神的雕像,脱净意志、欲念和抽象的杂感,你以单纯的形象直觉去品味,这种特质便是至美。

美是一片风景,一种心境。

忙忙碌碌的生活里,我们不妨骑上单车,背上行囊,去体验外面的风景,望望那耸立的山、洁白的云、清澈剔透的水,看看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古村:黄泥土建筑的矮屋,乱木板搭成的小桥,青苔铺满的长阶,茅草层层叠叠的后院。我们只顾放空心灵,以一种审美的心态融入其中。这样,每一片自然的风景就像一种种曼妙的心境:或青涩、或柔软,或豁达,或甜美,亲切、真实而心旷神怡。

艺术的美以自然为本,所以艺术家们才会一个个以最虔诚的心态,带上自己的画笔,伫立于山水田园间,勾勒一幅幅自然的画卷,美且不失真。“景物变动不居,情趣亦生生不息”,这是艺术的来源。

美需要灵魂的感触,一半诗人,一半匠人。

所谓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我们需要不带功用和实用的心态去欣赏艺术、欣赏美。比如前面谈到的古松,如果你硬要去算计它能做多少量的木材,做多少条椅腿,或是在百科全书找到它的类别,思考它的日光水分、生长周期等问题,而不是以一种“无所为而为”的心态去品味,只做一种欣赏上的玩索,那么你还没有达到一种艺术上的高度。

艺术的美既以自然为内容,又要以人的思维感触、以一种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原始的自然无法告诉你她是美是丑,也无法赋予自身以艺术的高度。只为有了人的主观意向、寄情于物,才有了自然美这个范畴,美的欣赏是对自然的一种加工再创造的过程,所以人必须以诗人和匠人的双重身份来塑造自然里的美学。这也就是情感是创造的原动力,只有生活中的元素和自然的底层无法让人感受到真正艺术美的原因。

有时,一种距离,产生一种美。

有了人的主观想象和思维加工,有时却不能发现美,那是因为人们经常忽视身边事物的美,因为太过亲近、熟识而没有了距离带来的神秘感,一般人就不能把切事的经验放在一定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不妨试着往远处望望,多多远视,细细体味斗转星移、岁月更迭的变化,多回味有趣的生活,想想那些光阴里沉淀的记忆。

人生在一次次深刻的触动中感悟:因为奔跑,所以自由;因为自由,所以幸福。美是心境,随缘即现。

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权威指南在这里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

近期,一张包含103种垃圾的垃圾分类列表在网上热传,在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这4个分类下,每一类都列出了20多种垃圾。因为内容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