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电力政策 > 正文

江苏淮安十三五规划:建设大型高效环保煤电项目 推进天然气发电项目与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全文)

2016-07-22 08:15:00 来源:

第十七章 统筹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生产要素配置合理化,全面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第一节 加快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探索完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突出试点重点,认真落实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等基本任务,力争早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努力打造具有淮安特色的亮点品牌。到2020年,全面完成国家和省赋予的各项试点目标任务,努力打造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区。

积极稳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放开市区、县城和建制镇落户条件,分类推进符合条件的人员在城镇落户,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实现流动人口居住证全覆盖。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明确划分政府、企业以及转移人口家庭和个人的成本分担责任,增强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能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医疗卫生计生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2020年,新增40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健全农业转移人口保障机制。加快推动进城农民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同城待遇、实现并轨,农民工随迁子女全部就地接受义务教育。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将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让进城农民买得起房、扎得下根。

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各类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无障碍转移接续机制,全面实行社会保障一卡通。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力度,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距,确保到2020年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8%,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轨覆盖率达100%。

完善多元化城镇化投融资机制。进一步理顺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价格形成机制,降低社会资本进入城镇建设领域的门槛,鼓励和引导企业资金、社会资本和民间资金参与市政设施投资和运营。优先考虑采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市政、交通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城市管网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以及水利、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项目建设。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吸引民间、银行、保险资金参与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发展。

第二节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推进城乡“六个一体化”。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加快推进城乡经济融合发展和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社会治理“六个一体化”,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积极推进城乡及城乡结合部区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衔接,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水电路气等各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和投入机制,加大财政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均衡配置,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城乡社会管理体系,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培育乡村建设主体,完善村民参与制度,激发村民的主动参与意识、归属感及创造意识,增强农村社区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

推进城乡要素自由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健全城乡统一的商品流通、市场监管、标准制定、社会保障等制度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农业科技人员下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先进农业技术推广的激励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有利于农村发展的事业和机构,引导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以及其他投资者到农村创业。创新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到乡镇设点、服务向镇村延伸,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业担保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信用中介机构;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参与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试点,到2020年,全面建立符合市情的城乡金融服务平台和完善的三农金融服务体系。

第三节 建设美丽乡村

推动村庄优化布局。完善村庄布局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布点和建设规模,分类引导重点村庄、特色村庄、一般村庄规划建设,形成适度集聚、生产便捷、生活舒适的村庄分布格局。优化重点村,选择1000个左右重点村庄,按照新型社区标准,加快道路、绿化、水电气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引导康居村庄建设,推动空心村整治。培育特色村,选择300个左右特色村庄,突出江淮水乡的风格风貌,编制修建性详规,加大村庄自然与文化资源保护力度,维护农村居住、生产、生态、文化等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建设彰显自然生态、富有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到2020年,每个新型社区都建有“六个一”公共服务设施,即一所卫生室、一所幼儿园、一所文化大院、一个公共体育健身场地、一个居家养老中心、一个农贸市场,全市1/3以上的自然村居民进入城镇和新型社区。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突出“六整治六提升”和“三整治一保障”,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推动村庄环境整治纵深拓展。完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实现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全覆盖,镇村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建成全市第三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加快乡村厕所的生态化改造及其下水管网建设,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开展乡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力度,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沼气工程、有机肥生产施用工程。以政府引导、企业投资、村民收益为导向,鼓励民营企业、村民等参与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农村设施建设实行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积极开展村民自建试点。到2020年,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达100%。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为目标,推广“互联网+”、“生态+”等理念,创新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资源利用方式,加快农业与关联行业间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管理方式的优化重组,推动农业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拓展,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深入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建设,培育一批以特色农业、休闲旅游、商贸流通为主的新型村庄,加强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推广应用,形成一二三产业高度一体化的农村产业发展格局。到2020年,培育“一村一品”特色村300个。

第十八章 强化现代基础设施支撑

坚持适度超前、综合发展、提升效率的原则,完善交通、能源、水利等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打造1小时交通圈,促进生产要素高效配置,引导产业人口优化布局,以基础设施的适度超前和城乡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其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撑和引导作用。

第一节 打造枢纽淮安

完善交通干线网络。建成连淮扬镇、徐宿淮盐铁路,力争开工宁淮城际铁路,推进沂淮铁路、新长铁路扩能改造的前期工作,构建米字型铁路网。推进高等级航道联网畅通,推动淮河入海水道叠加二级航道建设和张福河、金宝等航道升级改造及盐河航道畅通改造。构建“三纵两横一环”高速公路网,建成宿扬高速淮安段,实施京沪高速扩容工程,争取实施长深高速淮连段扩容改造、金湖至京沪高速宝应段工程。推进干线公路提档加密,重点建设S503、S348等公路。加快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全面提升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到2020年,镇村公共交通开通率100%。

建设现代物流基地。加强淮安港口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沿线港口合作,完善港口物流布局,构建大通关体系。规划建设淮安新港、涟水港、头溪河港、盱眙港等内河港口物流园区,打造集多式联运和物流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物流园区。加强淮安涟水机场与周边机场联动发展,加快发展集散分拨、仓储配送等延伸服务,推进物流企业落户空港产业园,打造区域航空物流中心。依托铁路网络,规划建设铁路物流园区,打造一体化的货运枢纽。

构建多式联运枢纽。加快建设淮安高铁站综合客运枢纽和铁路专用线,构建物流客流的陆上大通道。加快千吨级以上等级为主导的内河码头建设,建成淮安亿吨大港主港区,建立衔接沿江沿海港口、辐射苏北地区的多式联运系统,到2020年,实现港口吞吐量超亿吨,内河港口集装箱通过能力达30万标箱以上,初步成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对接“一带一路”等国家和省战略的内河枢纽港口和水路开放窗口。推进淮安涟水机场二期工程建设,完善机场配套服务设施及集疏运公路建设。推进一票制客运联程联网第三方服务平台建设,发展公铁水空等多式联运服务体系。

第二节 建设智慧淮安

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系统。深入推进“城市光网”、“无线淮安”等基础网络建设,大力推进“智慧淮安”综合平台的开发应用。加快IDC机房建设,鼓励政府、企业建设云平台、数据中心,推进淮安市云计算中心建设。建成全市地理信息系统,形成统一、权威、标准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天地图市县节点。建成全市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推进社会保障核查、流动人口管理、企业诚信建设、安全监管等业务应用。深入推进三网融合,完成广播电视网络的数字化、双向化和高清化改造,推进广电、电信双向业务进入实质性商用阶段,积极培育三网融合新业态,扶持发展三网融合产业。到2020年,全市实现城镇光纤到户普及率100%,乡村光纤到户普及率90%。

推动城市和社会领域智慧化管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智慧淮安。统筹民生领域信息化建设,巩固市县乡村四级人社网络建设。积极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建设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加强网络化教育,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构建智慧化交通管理系统,提升城市交通管控效率和能力。推进智慧消防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立“互联网+消防监督”新型服务管理机制。建设医患互动的互联网及移动端平台,建立以淮安市民卡为主线的医疗卫生信息交换体系。完善阳光警务平台,全面汇聚群众期盼和要求,广泛吸纳社情民意。打造智慧城市淮安范本,引领城市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达90。

提升政府管理信息化运用能力。加快建设完善重要信息系统,重组跨部门政务服务业务协同流程。推行基于网络空间的政务工作模式,完善并联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平台,提供网上一站式政务服务。完善县级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政务服务网络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加强移动政务服务,发展移动执法和政务服务设备。推广网格化管理,建成联接部门、区、街道的立体化、智慧化城管平台。积极推进政府内部信息交换与共享,引导各类社会机构整合和开放数据,形成政府信息与社会信息交互融合的大数据资源。建立信息资源交换和共享门户网站平台,提供网上数据开放服务。

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加快推进安全可控的软、硬件产品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建立包括监控监测、应急响应、技术防范和密码保障等功能齐备、全局协调的安全技术平台。全面推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制度,深入开展政务信息系统安全检查,指导监督重点行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等级保护。完善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全面推广数字证书、电子文档、电子签章应用。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应急体系,完善网络和信息安全监控预测预警和联动机制,提高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第三节 建设水利淮安

提高防洪减灾能力。扩大骨干引排通道,实施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巩固提升流域防洪能力。开展区域河道综合治理,促进河湖水系互连互通。强化城市排涝和海绵城市建设,加快推进东环城河工程等河道连通工程,实施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城区排涝建筑物改造、园区水系调整及县城防洪排涝、南水北调清水廊道建设等工程。到2020年,全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70%以上的雨水得到有效控制;流域和城市防洪保持100年一遇标准,区域除涝达到10年一遇标准。

实施水利惠民工程。推进农田水利设施产权改革和小型水利“五位一体”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加大农村水利投入,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水利重点县、千亿斤粮食、县乡河道疏浚与村庄河塘整治、农村饮水安全提质、水美乡村建设等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提升水源安全保障。突出供水安全,切实加强水源地保护,完善水资源供应保障体系,依托南水北调、江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供水保障体系,完成市、县区第二水源地建设,确保城乡水源地安全。

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权威指南在这里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

近期,一张包含103种垃圾的垃圾分类列表在网上热传,在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这4个分类下,每一类都列出了20多种垃圾。因为内容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