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述造成污染的原因可以看出,使用清洁能源是减轻污染的主要手段之一。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分析说,“优先保障清洁能源发电上网”,就是要加大核电的上网数量。
中国著名核电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也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水电是很好的能源,但已经很有限了,风电和太阳能受气候的影响很大。而核电除了清洁之外,还是一种高效、稳定的能源。”
第一财经记者从中国广核集团获悉,2016年,全国核电机组按发电能力可生产2428亿度电,但由于各种因素限制,实际完成的计划电量1829亿度,参与市场交易消纳137亿度,总计损失电量462亿度,弃核率达19%,相当于近7台核电机组全年停运。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很麻烦。”某核电企业的一位内部人士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基于去年上述弃核现状,由中国广核集团董事长贺禹发起,中国核工业集团董事长王寿君、国家电力投资集团董事长王炳华等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上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再次建议保障核电消纳。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贺禹等多名全国政协委员曾联名提交了一份类似的提案建议。
针对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补充的“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叶奇蓁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发展核电,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自从有了核电以来,中国始终坚持要安全发展核电,这从来没有变过。
在安全的前提下,如何高效发展核电非常关键。“核电你不能搞得贵。”叶奇蓁说,“核电需要经济性。”他举例说,随着中国核电国产化不断提高,核电的建造成本得到了进一步的降低,这使得发展核电变得更加高效、更加经济。
官方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有35台在运核电机组,共计3360万千瓦,在全国各类电力装机中的占比仅约2%,这与美国、法国等核能强国尚有较大差距。
中国核电规模还在继续扩大。2月17日,国家能源局官网公布的《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显示,中国“年内计划开工8台机组”。
成本降低、规模扩大等种种迹象显示,核电产业即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坚决遏制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
“总理讲,干不成的就不写,政府说了就要算。要把2017年能做到的事儿写进去,民众关心的事儿写进去。每改一个字都很谨慎,一个标点都可能会是讨论的热点。”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
在78处修改意见中,关于房地产调控政策领域的变化格外引人注意。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对房地产调控的总体基调仍然延续了2016年“因城施策去库存”,这与三四线城市仍处于房地产去库存阶段不无关系。
而修改稿涉及房地产领域的改动有4处,分别为两条补充和两条修改:补充了“健全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遏制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两条修改分别是将“继续发展公租房”改为“继续发展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因地制宜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改为“因地制宜、多种方式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监管层就已开始通过各类调控措施,遏制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国家统计局在解读去年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时曾表示,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而上述4处修改则为今年房地产市场调控定了调,即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同时,继续遏制一、二线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
全国两会前夕,住建部部长陈政高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2016年房地产政策经历了从宽松到热点城市持续收紧的过程。两会提出因城施策去库存,但随着热点城市房价、地价快速上涨,政策分化进一步显现。
一方面,热点城市调控政策不断收紧,限购限贷力度及各项监管措施频频加码,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防范市场风险;另一方面,三四线城市仍坚持去库存策略,从供需两端改善市场环境。
始于2015年底的一轮热点城市房价飙升与信贷环境、阶段性供求紧张及地价上涨不无关系。“遏制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今年的房贷增速节奏是否会改变?央行行长周小川在10日的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上给出了答案。他说,住房贷款在中国还会以相对比较快的速度发展,但是确实要适当平衡。随着住房产业的政策调整,估计会适当放慢。
事实上,政府工作报告还对信贷总量进行了控制,将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纷纷由此前的13%下调至了12%。
当然,房地产调控并非只是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健全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继续发展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因地制宜、多种方式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的提出便是为了让更多住房困难的家庭告别棚户区,使广大人民群众住有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