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电力访谈 > 正文

国家能源局信息中心副主任何勇健:推进能源与信息化工作深度融合

2017-12-09 13:33:03 来源:网络

十九大报告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反映了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是我党和全国人民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我们要结合本职工作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并对能源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即“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同时,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以上系列论断和要求,为我们做好能源与信息化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和行动路径。作为曾从事能源战略规划工作、现从事能源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普通一员,我从中倍受鼓舞和启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通过反复学习体会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实质,我深切感受到,将能源战略规划工作与信息化、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深度融合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可以用信息化为能源发展和改革事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不断以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提升能源治理现代化水平,并通过信息技术与能源产业的深度融合建设“互联网+智慧能源”等新业态,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十九大提出的“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宏伟目标。

一、科学谋划能源革命的战略路径

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思想的论述,清晰地描绘了我国能源发展的未来蓝图、战略目标和战略取向,但是,能源发展路径还有较大不确定性,也充满了争论。因此,能源发展路径的选择,是中长期战略研究和决策的重点,也是做好一切能源工作的逻辑起点。根据十九大报告精神,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研究拟定2035年、2050年能源发展战略路线图和时间表。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两步走”战略,即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应地,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也要与这两个时间节点相呼应,提前谋划相关的战略目标与举措。特别是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对能源清洁低碳化进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快的转型步伐,有关能源消费峰值、非化石能源比重、碳减排等重点目标,其峰值量和时间拐点均需要重新论证和设计,以适应“两步走”战略目标的要求。

确立能源转型路径要重点考虑三个要素:一是能源及用能体系的路径依赖和发展惯性的影响。主体能源更替有很强的路径依赖特征和锁定效应,因为能源使用的背后是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变革转型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和社会工程,难以一蹴而就。新能源必须与用能需求很好地匹配适应,才能实现大规模应用。二是科技革命“黑天鹅”事件的影响。重大技术的突破,会带来能源发展路径、结构和需求的重大改变,在未来30多年的周期中一定要充分考虑,至少要设定几种重大技术突破的影响情景,相应进行分析预判。三是国际外部环境特别是应对气候变化强约束的影响。《巴黎协定》签署后气候变化谈判进入新阶段,未来还会有新的要求与挑战,这些都与能源发展路径息息相关。因此,在考虑现有对国际承诺的几个约束性目标的基础上,要进一步考虑更远更严的约束,包括碳关税等国际新规则,相应分析其对我国能源清洁低碳化进程的影响。

2、做好对战略路径确定后相关体制、价格、产业政策的设计。要在安全、清洁、高效三个战略目标之间寻求均衡,以满足不同发展阶段和国情下国家综合利益最大化的需要。除常规的市场准入、行业标准、财税补贴等产业政策外,还要涉及可再生能源配额及交易、碳市场、碳税、价格市场化等体制改革方案及政策设计。

二、做实做精五年能源规划的大文章

五年规划是国家战略意志的阶段性体现。以规划统领能源行业管理和工作全局,在社会上是有较高共识的,关键是如何实现,并与现行管理方式顺利接轨。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我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已经发生重大转变的论断,相应地,能源发展的主要矛盾也从数量扩张保障供应转化为注重发展质量,有效化解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矛盾。能源规划要相应改革创新,充分反映这一新的主要矛盾转化的趋势,做好顶层设计,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总的思路是,按照全国一盘棋、全行业一盘棋的原则,逐步建立以规划为主线或主要抓手的能源行业治理新体系、新机制,以规划统领项目、产业政策、标准、科技、改革、监管等各项工作,重塑能源行业管理新格局,着力提高能源治理现代化水平。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做好规划的有机衔接和有效实施,真正发挥好引导和约束作用。国家能源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要彼此无缝对接,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形成统一整体。重大任务和约束性目标要分解到地方和重点企业,并细化到年度,落实分工责任,加强执行情况的督查考核。根据执行情况滚动评估、调整、修订规划,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2、做好省级能源规划审批工作,使之成为能源行业管理的新抓手和新纽带,密切上下关系,为落实“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找到有效载体和实现方式。

3、做好区域规划工作。科学编制和审批能源区域规划,有利于有的放矢优化布局,化解区域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的矛盾。能源区域规划一般定位是十年规划期,时间上承上启下,空间上可在更具体的地域内落实总体规划,可作为两个五年规划编制期之间的常态化工作,成为优化区域布局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4、推动规划确定的重大创新示范工程落地见效。示范工程是推动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发挥其引领示范效应,促进技术、体制、商业模式创新,探索产业政策的有效实现方式。“十三五”要集中力量,抓好重点示范工程建设,如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工程、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等,力争早见成效。

三、加强能源经济形势的精准分析研判

1、与时俱进、服务大局,做好形势分析工作。强化“透过能源看经济”分析,挖掘能源数据背后的宏观经济意义,发挥能源作为经济运行“晴雨表”的作用,提前预测预警,增强形势预判的时效性。重视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洞察原因,提出合理化对策建议,做好政策储备。通过实时运行情况分析,检验已出台的规划、政策的实施效果,作为评估修正的依据。

2、回应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大关切,紧紧围绕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化解突出矛盾,出台有关政策措施,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真正为行业、企业、消费者排忧解难,实现精准服务,打造几个在社会上叫得响、有影响力的“亮点工程”。

3、加强区域能源系统优化,挖掘区域电力及能源市场互补互济的潜力。区域电力市场的统筹优化和合理调度,是未来一段时期电力改革的最大红利。如果把系统优化工作提前做在项目建成前的规划环节,则有可能取得更大成效。能源的区域布局及结构优化,本质上一个是中长期问题,不是短期马上能化解和立竿见影的,需要通过中长期规划解决,否则就会给短期利益平衡造成很大困难,比如化解当前的煤电过剩及“三弃”问题,就有捉襟见肘之虞。因此,要未雨绸缪,对区域能源布局和开发规模提前科学规划,把风险隐患消除在源头和初始状态。

四、加快信息化建设助力能源治理现代化

十九大对推进能源革命和信息化工作均提出了明确要求,将这两者有机融合,将助力推动实现能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催生智慧能源等新业态和新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

1、开展能源大数据建设及应用。建设能源大数据体系,是建设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和智慧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拓展统计数据来源,建立能源大数据联盟,利用海量大数据及先进信息化分析手段的优势,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和规律,实现信息资源的融合与共享,提高能源决策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逐步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能源管理新模式。

2、推动能源与信息深度融合,培育能源产业新生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和理念,实现能源与信息的深度融合,促进多能互补、智慧能源、综合能源服务、能源互联网等新模式、新业态的加速发展,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探索有效实现途径和优化解决方案。(国家能源局信息中心副主任 何勇健)

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权威指南在这里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

近期,一张包含103种垃圾的垃圾分类列表在网上热传,在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这4个分类下,每一类都列出了20多种垃圾。因为内容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