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通过一个能效电厂类项目的实例说明基于实测过程的核算方法的应用。选取一装机容量为4.43MW的屋顶光伏发电项目作为实例,该能效电厂类项目降负荷量的核算方法如下:
与典型日相对应,受季节性影响较大且具有季节周期性的项目(如屋顶光伏发电项目、空调改造项目等),应首先考虑选取典型月。通过对比典型月内各日发电负荷与发电量,以该月各日发电负荷均值为基准,从典型月中筛选出发电负荷较大(高于均值)的典型日并计算其发电负荷平均值,见图3。典型日负荷核算的时间范围仍然取9:00-12:00的时间段(电网用电高峰时间段),该时间段的平均负荷作为此能效电厂类项目负荷降低量。
即:(∑典型日高峰时段发电平均负荷)/典型日数(17)=1 672kW
图3 典型月、典型高峰时段光伏发电的负荷分布
通过上述方法,最终可以获得该能效电厂类项目的负荷量与降负荷量。因此,通过一系列的定义和条件限定,无论从理论的角度,还是从实测数据的角度,均可获得能效电厂类项目的负荷量与降负荷量。同时,该能效电厂降负荷量的结果对该项目运行所处的电网环境、以及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的建设与管理,都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4 结语
本文对能效电厂类项目降负荷量核算工作与思路进行了论述,同时对具有系统性、客观性特征的评价方法进行了阐述。在佛山市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验收工具包的研究与应用过程中,对所利用评价方法的客观性、科学性,及评价结论合理性进行了系统性的论述。主要结论如下:
1)需求侧管理验收工具包能够较好地验证能效改善对用电负荷的削减。
2)需求侧管理能效电厂项目伴随着用电技术的发展和电力用户的生产技术、生产设备、以及用电单元的用电技术升级改造而出现,能效电厂的建设在电力需求侧管理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电力用户在产能扩大、用电负荷需求增加的前提下,首先应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角度考虑如何提高用电单元对电力负荷的利用率,推动电力用户内部各用电单元之间的协调、平衡用电(增大单台设备尖峰负荷的随机性)。
3)在建设智能电网的大背景下,提高电力用户端(即企业端的用电单元)用电的智慧程度,建设电力用户端能效电厂并推动能效电厂的负荷特性优化。相对于“在时间尺度上优化电力用户端负荷特性的移峰填谷、调峰类项目”而言,推动电力用户内部多个能效电厂类项目间的实时负荷特性曲线的平滑匹配与互补,实现了电力用户内部空间尺度用电负荷特性的优化与平衡。
作者简介
谢文,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力系统生产、运行和电力企业管理工作以及电力需求侧、电力需求响应等研究。
杨云瑞,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力行业信息化、信息系统集成与开发等工作。
李利新,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能源管理工作。
崔凯华,本科,初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力行政管理、节能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