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风电行业运营、研发、管理人才匮乏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短时间内国内的风电项目迅速增长。与火电、水电相比,风电制造业进入行业的门槛较低。基于抢市场、夺先机的思想,我国绝大部分风电生产制造厂都采取引进技术快速进入市场的手段。
有不少企业经营风电产业是从零开始,并规模迅速扩大 ;原有风电企业引进了先进大功率机组的技术,规模也迅速扩大。
一方面,由于国内风电的规模成指数扩大,造成人才需求的增加 ;另一方面,在国内大规模发展风电以后,生产厂家一般都引进了高技术含量的变速变桨恒频双馈,或变桨变速恒频直驱兆瓦级大功率机组,其技术难度大大增加,以前的风电人才亟需知识更新,不少“风电专家”也需要更新技术和观念以适应风电的发展,这从另一侧面又造成风电人才的匮乏。
在风电机组研发方面,缺乏真正有实力、设计经验丰富的研发人才。由于风电发展快,时间短,引进技术后就进行大规模生产,合格的风电技术和管理人才还没来得及培养,机组
已经大量地投入了市场。有不少技术和研发人员对本企业所引进技术还未能充分地理解就已担当了单位的重任,这使得对国外技术的消化、吸收以及新产品开发大打折扣。浮躁和赶进度心理造成机组部件,或参数没有经过充分地验证就大规模地用于现场。
例如,对软件开发人员来说,风电机组控制器开发不仅需要编程的能力,更需要有丰富的现场经验以及对风电技术的充分认识和理解。不少风电机组控制器的编程人员缺乏现场经验,没有考虑现场判断、处理故障所需的技术手段,这样,在现场判断和处理故障时极为不便。
按照风电机组的设计和运行理念,机组应是在无人监管下自主运行。因此,远程通讯及其功能显得尤为重要。某些国外品牌的风电机组,可以把机组控制器和变频器的所有数据通过风场通讯分别传到后台,通过数据上传,在异地可通过远程分析、诊断故障,甚至排除机组存在的部分故障,这给现场服务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果风电设计人员缺乏实践经验在开发初期考虑不周,以后要增加类似的功能变得极为困难。
对引进技术不能充分地消化、吸收,对机组安全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之急躁冒进,都是导致 2010 年前后不少风电场倒机、烧机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现在所暴露的一些问题也与当时对技术理解不足有很大关系。
根据国外知名风电企业的研发、生产与运维经验,现场实践是培养风电人才的摇篮。由于中国风电起步较晚,并在短期之内大规模发展,从业人员缺乏现场知识和经验,这种状况在短期内还难以消除。
不少生产厂家和运营企业是从别的行业转行做风电,并按照其他行业理念设置公司机构,这大大影响了风电企业的发展。如果领导层、决策层仅仅照搬其他行业的管理经验进行风电机组的生产与风电场运作,其企业机制难免与风电的要求不相适应。风电场一般都远离决策、技术中心,容易造成现场实际情况与研发、决策层脱节。这必将制约企业的发展,影响风电机组的技术进步和完善。
风电是实践性很强的行业,风电机组的工况是露天,不同的地方的风况和环境可能差异很大,不少的管理决策和技术更新需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