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过程全面采用烟气脱硫技术来脱硫,采用低氮燃烧 +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来脱硝,采用高效除尘技术来脱除颗粒物。对于产生 VOCs 的工业过程,全面采用 VOCs 末端治理措施和回收工艺。
☆ 交通: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燃油经济性。对机动车全面实施欧洲现有的最严格标准。加速淘汰高污染高排放的车辆。所有的轻型汽柴油车、重型柴油车都达到欧 6 标准,汽油轿车基本达到欧 6 标准。
☆ 溶剂使用:降低溶剂含量,使用水性涂料替代等技术工艺降低 VOCs 排放。在油墨、涂料、印刷、包装等行业全面推广实施“替代+ 末端治理”技术。
☆ 民用商用部门和生物质开放燃烧:对民用商用部门,降低和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炉灶。对民用商用锅炉全面采用脱硫设施,采用低硫型煤,采用高效除尘措施以降低 PM2.5 排放。全面禁止生物质的开放燃烧。
6. 不确定性分析
(1)气象因素
本研究模拟时采用了基准年 2010 年的气象条件,但气象条件的年际差异有时会较大。建议在进行目标考核时增加气象条件的修正系数,或者借鉴国际经验采用三年空气质量平均值作为考核依据,以更客观地反映污染物减排程度。
(2)氨的影响和控制
本研究中未对氨的排放进行量化分析和预测,但假如农业部门采用部分最佳可得技术(BAT)措施,使氨排放量比2010 年明显降低的话,ERSM模型预测结果表明 PM2.5 浓度可以得到进一步降低。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对农业面源治理尚未出台明确的方案或标准,因此氨的控制较难实现。
(3)非道路移动源的影响
本研究未对非道路移动源的污染排放进行量化分析和预测,但长三角地区船舶、工程机械等数量较多,非道路移动源是重要的污染源,建议尽快完成非道路移动源的污染排放清单,并对其影响进行研究。
(4)技术应用和推广的地区差异
报告附表给出的是通过模拟推测的污染控制技术在全国范围的平均应用比例,但是在实际的应用和推广的过程中,各省之间存在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应用比例一般高于欠发达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