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监察验收 > 正文

战霾关键局 |《财经》封面报道

2016-12-28 11:41:04 来源:

削煤行动,有得有失

难以扭转的大气污染现状,令公众质疑控煤措施。“目前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把煤也降下来,但根本上没有动摇这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状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所长戴彦德对《财经》记者说。

如果将煤炭的使用简单划分为工业和民用,在钢铁、水泥、煤电等领域管控燃煤,仅仅是卡住了“敌人”的一只手。另外一只手的构成成分有点复杂,既有散乱分布、甚至私自开工的小工厂,也有居民日用。只有这两只“手”都被捆住,才能扼住霾的喉咙。

在“大气十条”推动下,各地纷纷实行装置环保除尘设备、燃煤设施改造项目等手段。电力行业50%的电煤消耗几乎已全部进行了除尘脱硫;工业锅炉中,脱硫一体化“占绝大多数”。“有些35蒸吨以上的工业锅炉采取了相对高端的手段,甚至上了工业除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薛志钢介绍。

在淮河以北,尤其华北和东北地区,工业锅炉最为集中。整治工业锅炉,是北京为首的治霾大军的强力手段。北京在2015年已实现了城六区基本无燃煤锅炉。

35蒸吨以下的被称为小锅炉,在日常生活中,主要用于烧水、极小规模住宅区的供暖等。这些小锅炉直接排放又缺乏监管,未来的方向“要么取消,要么改用电,要么改用天然气”。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治污行动计划要求,到2017年底,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30蒸吨燃煤锅炉;城乡接合部和远郊区县的城区,基本淘汰10蒸吨以下的锅炉。

此外,到2017年,北京将全面关停燃煤电厂,代之以燃气热电中心,仅此一项,预期削减燃煤920万吨。北京的燃煤总量五年时间内要削减近六成,这一力度为全国最大。

“北京市的一座燃煤热电厂,每年最大耗煤量大概300多万吨,正在推动明年关掉。”一位接近北京市环保局人士透露。

关停整治燃煤锅炉和电厂,是与霾作战的重要一步。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持续关注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相关领域,他带领的课题组从监测结果看,关停热电厂后,“周边大气污染物中的重金属成分明显减少”。

但随时直面重霾的民众,对此未必买账。潘小川表示,这是因为“隐藏在霾中的污染物成分的变化,民众肉眼看不见,也就是说,污染物浓度下降的幅度,还没达到肉眼或者说直观上能够有所区别的程度”。要想公众从感官上能知觉灰霾减轻,还需进一步在区域间协同减排,灰霾的区域间迁移,使北京难以独善其身。

散煤燃烧,是另一污染“主力军”。散煤,以烟煤为主,大多质量差,且直燃直排,对烟尘和SO2的污染贡献率高。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曾对媒体分析,1吨散煤燃烧的排放相当于电厂5吨到10吨燃煤排放的污染物,糟糕的是,散煤的用量在增加。河北保定在北京南边,不仅是河北省霾的“主产区”之一,通过区域传输,也为霾攻占整个京津冀地区输送了足量的“弹药”。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支国瑞等人2014年对保定农村生活能源使用的入村调查显示,煤炭在当地农村能源结构中占近80%,其中散煤占76%。

薛志钢告诉《财经》记者,“去年冬季,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PM2.5、一氧化碳浓度分布显示,南部地区明显高于整个市区和北部地区,这和散煤排放密切相关。”

环保部原副部长周建,以北京市为例,也给出一个数据——农村、城中村、城乡接合部,散煤消费约为350万吨。不仅京津冀,中国的整个北方,在采暖季城市郊区和农村大量的原煤散烧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现在,北京、天津、保定、廊坊四市实现了主城区散煤“清零”。可是,将全部散煤“清零”并非易事。

因为几乎没有好的控制方法,尤其在农村,没有统一的供暖体系,燃煤采购多为个体家庭的行为。“家庭采购更倾向于买便宜的煤,这样的煤没有采取除尘、脱硫等净化措施,产生的污染、燃烧后释放的重金属等毒害物质更多。”潘小川说。

北京市“十三五”的目标是,在6000多平方公里的平原地区基本清除散煤,努力在“十三五”末基本达到无煤化城市的要求。淘汰散煤,就需要替代能源,如电力要增容,燃气管道也要铺好,可是,即便在北京农村地区,也遇到了管、网都跟不上的“死结”。在薛志钢看来,长久以来形成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加上成本问题,煤会长期在农村存在,在整个北方范围内,不可能短时间内全部置换成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根本治霾,需要20年时间

虽然环保部屡次表示,大气污染治理是一场持久战,而在霾中有“水深火热”之感的公众总是期待能速战速决。于是,近几年的治霾多在较易见效果的末端入手。

源头减排,是环境、能源界的共识。源头,指工业领域的高耗煤行业,减少燃煤使用量是控制的主要方式之一。末端,可以通俗理解为排放,要么采取技术手段不断压低排放物中的污染物质,要么削减排放量。

“脱硫脱氮脱硝,都是治标的方法。”杨富强表示,“治本,主要还是减少煤炭、石油的消费,使用清洁能源,推进节能。”

近年中国在削减煤炭产能方面取得的成果,其实有赖于终端钢铁、水泥行业的产能削减。削减产能,最直接的影响便是耗煤量下降,耗煤量下降则意味着排放减少,进而对霾的进攻给予还击。

即便所有人都认识到控煤的重要性,控煤前景依然充满变数。

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薛进军在5月的“节能减排技术和项目推介会”上称,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技术水平,中国要从根本上治理好雾霾、重现蓝天白云,需要20年至30年时间,即使是采取最严厉的措施,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最快地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奇迹性地改善环境,也需要15年至20年左右时间。

15年后,会发生什么?

仅就能源领域而言,中国政府曾经预估,15年后,即2030年前后,中国的碳排放将达到峰值。

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于煤炭、石油。出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基本条件是,煤炭、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能源品种当中,必须至少一个出现峰值,从而抵消其他两种化石能源的碳排放。根据其他国家的发展规律来看,煤炭会首先达到峰值。

严格限制、加速关停或转型高耗煤企业等一系列控煤措施,首先会推进煤炭被石油或天然气取代的进程,而在一些地区,仅可能升级为以优代劣。然而,2016年,煤耗总量的回升给未来的控污带来了变数。

“未来,需要从化石能源的高消耗,过渡到更多使用清洁能源。”杨富强说。

2050年人均GDP达到3万美元以上,这是中国政府制定的发展目标。要完成这个目标,中国人均电力消费要达到8000千瓦时,目前这个数字是4000千瓦时。

“如果电力真的达到8000千瓦时,意味着现在的装机容量还得翻一番,这个用什么来装,用核电装,核电的安全问题怎么考虑?用水电装,水电2020年以前就基本开发完了。未来的可再生能源能不能替补这个需求,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权威指南在这里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

近期,一张包含103种垃圾的垃圾分类列表在网上热传,在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这4个分类下,每一类都列出了20多种垃圾。因为内容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