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决策权力当然,竞价上网后来也没搞成。”
当时业界对电源项目招标制研究已颇为深入,先后形成了一整套理论和方案。这对浙江此后的试点助力不少。
但电力体制改革更多是关注电力交易环节,电力投资环节依然是计划控制、政府审批,关注度却不高。
一位资深的电力规划专家说,很多专家早就说必须尽快建立既鼓励投资又自担风险的良性循环的投资机制,避免电力供应出现时而过剩、时而短缺的摇摆局面。要怎么办呢?首先,电力建设投资主体要多元化,前期工作市场化就是一条路径。
逼出来的新机制
如何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快建成电源项目呢?缓解电荒的压力之下,被逼出来的是一种新的机制。
为了避开诸多障碍,浙江尝试以电源项目招标制的方式加快电源建设。在当时的浙江,试行招标制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
首先,所招标的项目将会以最快的时间建成一座贡献电量的电厂;其次,这将会给所有进军浙江的发电企业一个强烈的信号——它们必须配合省政府以最快的时间开工建成发电,否则已经占领的厂址可能不再属于它们,如果不开工,真有可能被拿出来面向所有企业进行招标。对于急于扩大规模的发电企业而言,与其跟别家企业竞标,不如趁早开工。
再次,通过实行招标,检验这一机制的成效,如果真的可以在全省范围推行,那么省一级政府就牢牢掌握电源建设的主动,对中央主管部门和外来的发电集团,均是如此。
“谁干得最快最好,电价最低最有竞争力,我们就选谁。当然省里还有些具体情况需要综合平衡,需要宏观调控”。
无论最后到底达成多少个目标,这都是一步绝妙的棋。
在2003年召开的浙江省电力工作会议上,省领导提出,浙江境内要兴建的大型电源项目,要有选择地进行项目招标。招标分两个方面,一是厂址要竞争。除了硬件要满足建厂条件外,还要比较投资软环境,这就要靠各地切实打造好本地的环境竞争力。二是厂址确定后,还要进一步组织投资方的竞争,不能完全是事先指定,现在全国各大发电公司纷纷抢滩浙江电力市场,省里也有自己的能源集团公司, 虽说有个“同等优先”,但到底谁能拿到项目,还是要看竞争力。谁的前期更到位,谁的条件更优越, 谁的推进更切实,谁就有可能被选中。
浙江首先试行的是厂址比选。
按照规划,浙江省西部应建设一座火电厂。此前,浙西无大型火电厂。以往,浙江省主力电源的大型火力发电厂因为燃煤运输的需要均在浙北、浙东沿海、沿航道等地分布,多为大型港口煤电厂,致使省内电源点分布不平衡,浙西、浙中区域电网缺少大型火电厂支撑,电网运行调度困难。浙西电厂的建设,将可缓解浙西、浙中区域的供电紧张状况。
筹建中的浙西电厂计划建设4台60万千瓦机组,总投资约100亿元。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兰溪灵洞石关厂址为浙西电厂首选厂址,龙游童家北厂址为备选厂址。为了争夺这一项目,两地展开了竞争。长达8年的时间,主管部门均无法拍板。
明确浙西电厂厂址由比选产生后,省领导反复要求要把体现“竞争择优”的游戏规则制定好,让专家、业主单位和电网公司来打分,省领导和计委等各个政府部门均不参与。
浙江省计委制定了《浙西厂址比选评分办法》,规定电厂厂址的选择由专家、业主方浙江省能源公司和浙江省电力公司三家分别对厂址的“水资源供给、燃料供应、岩土工程、环保条件”等项进行评分,择优确定,满分为100分,其中专家的评分占50%,投资方(浙能集团)占30%,电网方(浙江省电力公司)占20%。
经过比选,金华市的兰溪以高出衢州的龙游5.1分的优势中选,浙西电厂由此落户兰溪。厂址确定后,地方政府合理承诺转为合同条款,为电厂建设锁定前期成本,改善投资软环境,加快了电厂的前期和建设进度,降低了工程总体造价。估计该项目节约投资3亿元,电价能降低0.015元/(KW·h)。
原浙江计委一位官员回忆说,审查会开完他们马上把情况报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
试行招标制
有了比选的经验后,省领导的想法是,招投标还要往前推, 推到业主招标。浙江省的电力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竞争的市场, 在这个市场里,对投资商和开发商都要进行招投标。
电力建设正逢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新组建的五大发电集团极其看好东部沿海的电力市场。纷纷来到东部各省争取电源建设项目,同时各地的省政府直管的能源投资企业也提出把条件优越的好项目交由其开发建设,一时出现了僧多粥少、激烈相争的局面。当前摆在政府面前的难题,一是如何解决好加快建设与合理有序发展的矛盾:二是处理好发电央企与省属能源企业争夺电源项目的矛盾。
面对新出现的矛盾,浙江省发改委提出,对当时条件较好的位于宁波象山的乌沙山电源项目进行业主招标。以公平竞争的方式,确定项目开发业主,这不仅符合改革的要求,也有利于提高电源项目建设的管理水平。对于一般的电源项目(不含BOT项目)实行业主招标,这在全国都是史无前例的。
乌沙山厂址原本属于省里保护的一个厂址,初可研报告由本土的浙能集团完成。当地一位电力人士说,乌沙山项目原本是核电厂址,这么好的一个厂址在电荒时一时半会建不起来,而且核电站投资过大,浙能和五大发电集团均无建设和运营核电站的能力和资质。
另一方面,宁波、温州等地民营经济活跃,用电需求飞速增长,电力供应紧张,无论政府和民营企业都“叫死叫活”,省里恨不得所有的项目今天开完会,明天就能并网发电。
按照浙江计委的电力发展规划,乌沙山电厂拟作为一个4台60万千瓦级的燃煤电厂,在今后五年中开工建设。原计划要求在2008年6月底前第一台机组投入商业运行,2009年底最后一台机组投产。
明确乌沙山厂址改建燃煤火电后,各大发电集团均要前来争夺这一项目。缺电环境中,能保持较高的利用小时数,肯定能盈利,组建之初,企业都倾向做大规模。多家发电企业纷纷找到省发改委,有信心有能力建好乌沙山项目。省计委领导在接待国家五大发电公司领导来访时,明确介绍了业主招标的思路和做法,并邀请各公司前来投标。
核电厂址改建火电项目,恰恰给浙江一个很好的试行招标制的机会。无论是以前,还是今天,招标制所需要的厂址成为稀缺资源,因为绝大部分的厂址都控制在企业手中。
9月3日,项目业主招标公告在《人民日报》、《浙江日报》刊载。国家五大发电公司积极报名,同时前来应标的还有华润集团和浙江省能源集团公司。这“5+2”这些企业都是实力雄厚,建设一个电厂不在话下。
这些都是在全国知名的大型电力企业,为了得到项目的开发权,这些企业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准备投标书。
华能集团浙江公司一位管理者曾亲历了此次招标,他说,准备标书的时间非常紧凑。各大企业均紧锣密鼓地准备,在不到20天的标书准备阶段,先现场实地勘探,根据经验和感受判断项目的建设难度。此后,还要联系浙江省电力设计院,乌沙山项目的预可研报告是由他们完成的,预可研报告的执笔者能获得更多他们想要的细节信息。
“当时我们遇到一个难题,乌沙山厂址相当部分是属于滩涂,部分施工要在淤泥条件中,我们还没做过相关的工程。最后写标书的时间只剩24小时,技术人员是熬夜完成的。”一家发电企业的部门主任回忆说。
航母之间的竞争
考虑到浙江缺电的现实,为了早日投产,浙江省原计委引导投标方在建设工期、成本电价和环境及资源利用方面进行竞争。
业主招标的评分标准主要为建设工期目标、工程造价及预测上网电价、环境保护及资源利用、资信及业绩等综合因素四个方面。评分中,最重要的是“快”字。考评从中标开始到四通一平完成所需的时间,看谁最快;考评从立项到第一台机组投入商业运行的时间,看谁最短;同时按照建设中各关节点的要求,考评保证措施,看谁最能落实。
在工程造价及预测上网电价方面,为了在今后最终降低消费电价打下基础,为了保证项目建成后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较低的上网电价,分静态单位造价、预测上网电价和机组主要性能指标、运行成本、投资估算等保证措施进行考评,鼓励投标方降低造价和上网电价。
在环境保护及资源利用方面,设立了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指标控制和环境治理及“三同时”保证措施的考评因素,同时还设立了土地、水资源利用和节能等方面的考评指标。最后是资信、业绩等综合因素方面,重点是考核各公司对同类型机组的建设实际体现出来的业绩和能力。
上述四个方面每一部分的总分均为100分,为了突出重点,分别规定了关键环节措施所占的权重。在整体上,又根据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