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电力政策 > 正文

甘肃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 将提高高低压电器技术等工艺

2016-10-11 10:51:33 来源:

三)总体思路。

1.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相融合。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关系区域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科技发展前沿实现重大突破,提升产业层次,提振经济质量,提高发展效率。

2.研发机构与产业需求相融合。建立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投融资机构的会商机制,引导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构建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大科研机制。

3.研发活动与成果转化相融合。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构建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原始创新、制度创新等相融合的大创新生态系统。

4.科技人员与激励机制相融合。健全科技人员双向流动机制,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提高横向和纵向流动性。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环境。

5.创新驱动与市场发展相融合。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健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

(四)发展目标。

1.战略目标。

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实质进展,科技体制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和决定性成果,实施“六个一百”企业技术创新培育工程,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力争综合科技进步水平进入全国17位以内,迈进创新型省份行列,有力支撑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2.具体目标。

(1)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围绕影响和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重大问题,突破束缚创新的制度藩篱,推进科技组织、评估评价、企业创新、科技投入、创新治理、法制保障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建立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深化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和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研运行管理机制,形成高效的研发组织体系,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

(2)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总量达到500亿元,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15%,研发500个左右新产品。重点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进入国内先进行列,优势领域技术水平跻身国际先进水平。

(3)支撑引领能力显著增强。创新体系更加协同高效,落地转化1000项左右重大成果。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例达到75%,科技重大专项产学研耦合度达到50%。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创新型企业、商标品牌和技术标准。

(4)创新人才规模与质量大幅提升。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800人,选拔科技领军人才1500人,建设50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持续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团队,重点引进一批提升产业层次或填补产业空白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5)创新创业环境不断完善。区域特色创新体系基本建成,创新治理水平大幅提升,激励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健全,特色智库体系建设完善,建设500个特色科技平台、创新高地、转化基地和各类创新战略联盟,建设100个众创空间。

专栏1“十三五”时期科技发展主要指标指标

注:*为2014年数据。三、重点部署

实施“14610”重点部署计划,推进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提升4个现代产业创新集群,完善6个科技创新示范区,实施10大科技创新工程。以创新要素的集聚与流动促进产业合理分工,推动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整体提升。聚焦区域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促进跨越式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和主导力量,充分动员和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力,激发调动市场主体创造新的动能。发挥创新主体功能区作用,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驱动经济社会持续创新发展。

(一)区域布局。

立足于我省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以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核心,以现代产业创新聚集为优势,以区域特色优势发挥为示范,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提升现代产业创新集聚区优势,完善科技创新示范区功能。

1.推进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依托兰州新区、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整合政策资源和创新要素,打造创新核心区域。实施《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发展规划(2015—2020年)》,推动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全面提质增效。推进“三大计划”、“五大工程”、“十项改革”落地,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资源配置、产业优化升级、科技合作交流等方面先行先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驱动力的巨大潜能,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专栏2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要点

1.实施“三大计划”。传统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2.推进“五大工程”。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创新人才聚集工程、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创新生态优化工程、兰白一体化和产城一体化工程。

3.探索“十项改革举措”。市场与政府作用机制创新改革、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改革、人才激励机制创新改革、开放合作模式创新改革、科教体制机制创新改革、评估评价制度创新改革、财税制度创新改革、科技服务机构创新改革、企业发展机制创新改革、新型城镇化制度创新改革。

围绕甘肃产业发展特色和空间布局,以兰白核心区为支撑,跨区域整合创新资源,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以点带面、以面建区、试点示范,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多元支撑的创新驱动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跨区域协同创新。

专栏3兰白试验区空间布局

1.核心创新区。位于兰州新区南部,面积5.7平方公里。加速形成多形态、全要素、产业化的全链条孵化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构建集高端研发、孵化、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基地,打造成为西部知名的科技创新中心、企业孵化中心和创业服务中心。

2.兰州新区。实施“产业立城、创新强城、创业兴城”三大行动计划,实施“百家创新企业培育、百名高端人才引进、百个科技平台建设、百项创新成果转化、百亿创新金融推进、百个重点新产品研发”六大工程,打造现代产城融合新城区。

3.兰州高新区。推进“产业集群培育、创新创业主体强化、科技金融融合发展、产城一体化建设、创新创业生态建设”五项工程,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园区,建设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留学人员创业园等专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

4.兰州经济区。建设融资发展、产业发展、国际港务区三个平台,充分发挥区域高科技企业、航空航天工业、有色新材料产业、高校创新优势,推进科技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军民融合产业链条式发展。

5.白银高新区。探索重大技术(装备)规模化、循环化扩张模式,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以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和优势资源集约利用示范区建设为目标,强化技术合作交流,产学研深度整合,建设创新型专业园区和开放型经济园区,提升园区内的人才、技术、项目、企业聚集能力。

2.提升现代产业创新集聚区优势。加快科技产业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领产业集群发展。按照区域化、规模化、配套化原则,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产业向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以及工业集中区集聚;改造提升县区工业集中区,支持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产业集约集团发展。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平台作用,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完善酒嘉、金武、天水、陇东4个现代产业创新集群,推进各类园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

专栏44个现代产业创新集群

1.酒嘉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以酒泉、嘉峪关两市丰富的风光热资源为基础,形成以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以及冶金、有色、石油化工、建材等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

2.金武新材料产业创新集群。以金昌、武威两市区域和资源优势为基础,打造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新材料研发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形成新材料产业创新集群。

3.天水电子信息产业创新集群。以天水市电工电器产业为基础,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打造天水“电谷”,大力发展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电工电气产品。

4.陇东能源化工产业创新集群。以平凉、庆阳、华亭省级工业园区和泾川、灵台、崇信工业集中区为载体,做大做强煤炭、火电、煤化工、石油化工、高载能五大优势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形成能源化工产业创新集群。

3.完善科技创新示范区功

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权威指南在这里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

近期,一张包含103种垃圾的垃圾分类列表在网上热传,在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这4个分类下,每一类都列出了20多种垃圾。因为内容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