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电力政策 > 正文

甘肃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 将提高高低压电器技术等工艺

2016-10-11 10:51:33 来源:

3.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工程。建立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基地和培训基地,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农村流通领域开展科技创业。以科技特派员为技术依托建立一批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全省各种类型的科技特派员团队1000个、科技特派员1万名。

4.推进“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工作。加快建设甘肃省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科技人才和农村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每年选派960名科技人员到“三区”提供科技服务、开展农村科技创新创业,依托我省国家级和省级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等培训机构,为“三区”培养600名科技服务人员和农村科技创新创业人员。

5.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延伸12316、12396服务体系,开发建设信息进村入户综合服务平台。利用信息技术传播和转化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开发以掌上智能终端为主的信息技术。构建电子商务,将电子商务平台与线下农产品产地市场结合,创新农产品营销。

(二)普惠健康技术集成示范。围绕“健康甘肃”目标,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中心,开发数字医疗、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技术,推进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养老社会服务网络化、定制化,发展一体化健康服务新模式,提升健康产业技术水平,为构建普惠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保障人口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专栏20普惠健康技术集成示范

1.重大疾病防治。重点开展重大多发病、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的预防控制、临床综合诊断和治疗康复关键技术研究,突破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的防治技术,提高疾病防治水平。鼓励互联网企业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医疗网络信息平台,提高重大疾病防控能力。支持第三方机构构建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逐步建立跨医院的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建立区域疾病监测科技网。鼓励有资质的医学检验机构、医疗服务机构联合互联网企业,发展基因检测、疾病预防等健康服务模式。

2.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调控、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的技术水平,开展生殖健康适宜技术、出生缺陷与遗传病防控的筛查、诊断和治疗技术研发。建立育龄人口和出生人口队列,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建立生殖健康相关疾病综合防治示范应用平台。开发更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的新技术、新产品。

3.保健养生。支持智能健康产品创新和应用,推广全面量化健康生活新方式。推动新型技术与医疗健康服务融合创新,建立基于新型共享、知识集成、多学科协同的集成式疾病诊疗服务模式。鼓励中医药机构充分利用生物、仿生、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研发一批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和保健器械器材。加快中医治未病技术体系与产业体系建设。推广融入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鼓励中医医院、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调理和药膳等技术支持。

4.养老助残。建立科技养老服务标准体系,通过“互联网+”推广兰州“智慧养老”模式。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便携式体检、紧急呼叫监控等设备,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构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和村镇集中养老平台。以智能服务、功能康复、个性化适配为方向,建立基于信息共享、知识集成、多学科协同的集成式、连续式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发展面向残障人士的专用技术和设施,建立现代慈善保障体系。

(三)生态环境技术集成示范。落实生态文明总体布局,通过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确保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推进,发展和应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防灾减灾型、低碳发展型、生态适应型、公共安全型产业技术,发展生态服务业。支撑河西内陆河、中部沿黄、甘南高原、南部秦巴山、陇东陇中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生态安全工程。创新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机制,突破多污染源综合防控技术。

专栏21生态环境技术集成示范

1.科技支撑“三屏四区”建设。以开发水源涵养、湿地保护、荒漠化防治技术为重点,着力构建河西祁连山内陆河生态安全屏障。以水源涵养、草原治理、河湖和湿地保护技术为重点,构建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技术为重点,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以水土保持和流域综合治理技术为重点,促进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石羊河下游生态保护治理区、敦煌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区和肃北北部荒漠生态保护区建设。

2.多污染联防技术。联合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突破大气污染监测预报预警技术、饮用水质健康风险控制技术、土壤环境监测与污染预警技术。推进造纸、焦化、氮肥、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等行业清洁化技术创新。研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技术。

3.城镇环保技术。推动城镇群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绿色建筑性能提升与运营优化、室内空气污染物控制等技术研发。全面推广综合回收利用、焚烧发电、生物处理等资源化利用技术,统筹餐厨垃圾、园林垃圾、生活垃圾与污水等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4.“两型社会”产业技术。探索生态建设与产业协调发展模式,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推广“城市矿产”、“环境医院”、“沙产业”、“生态机具”等,逐步形成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产业技术体系。

5.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结合甘肃省化学品产业机构特点和化学品安全需求,加强化学品危害识别、风险评估与管理、化学品火灾爆炸及污染事故预警与应急控制等研究。

(四)公共安全技术集成示范。围绕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社会安全、地质灾害防治、国土安全等领域的重大科技需求,加强公共安全科技领域的技术攻关,力争实现突发事件监测预警、防控、应急处置等关键技术的持续创新,提升公共安全核心技术与装备的自主研发与工程化能力,强化公共安全科技支撑。

专栏22公共安全技术集成示范

1.食品安全创新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的全过程管理,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实现溯源预警、产品评估、安全检测等全过程电子化监管,探索制订涉及食品安全产业不同行业、不同层级的食品安全标准。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溯源体系,促进形成质量安全追溯创新链条。

2.生产安全技术攻关。开展煤矿领域、金属非金属矿山领域、危险化学品领域、冶金有色等工贸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领域、应急救援领域科技攻关和安全生产技术装备示范推广。围绕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建设与布局,在高危行业建立一批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中心试点示范,扶持创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大力发展安全科技产业。

3.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技术体系。加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进程,完善社会治安监测预警和案(事)件侦查技术,实现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管理、社会治安三网融合,支撑智慧城市建设。支持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调查、处置、恢复等各环节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集成和推广应用。地质灾害科技支撑能力。

4.研究揭示地质、水文、冰雪、气象等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及灾害链的形成机理,提高预测预报科技水平。基于大数据,研究应用自然灾害预测预报与监测预警技术、重大自然灾害灾情与综合风险评估技术系统、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与决策指挥关键技术。研发土地退化防治技术和受损生态系统的快速修复技术,增强应对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的科技能力。七、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环境

围绕主体培育、平台建设、环境优化、开放合作、政策普惠等措施,集中政府资金和资源,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坚持产业调整方向,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技术产品的供给能力,为技术研发侧改革提供基础支撑,引导提升区域创新驱动能力。

(一)构建产业协同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应用为目的,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协同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创新链条,推动各领域新兴技术跨界创新,培育发展区域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围绕产业链需求部署创新链与资金链、布局创新项目,通过产学研联盟实现技术群体突破。以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为核心,依托现有各类园区和工业集中区,沿陇海—兰新—包兰—兰渝线优化布局、培育改造一批高新技术

[责任编辑:中国电力工业网]
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权威指南在这里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

近期,一张包含103种垃圾的垃圾分类列表在网上热传,在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这4个分类下,每一类都列出了20多种垃圾。因为内容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