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措施,对已到校的学生,安排自习,未到校的学生可通过远程教育,安排在家学习。四是提高了工业企业减排比例。为进一步强化重污染天气期间应急减排力度,实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目标,将Ⅲ级应急响应中工业企业15%减排比例提高为20%,Ⅱ级应急响应减排比例不变为30%,Ⅰ级减排比例由30%以上提高到40%。同时,要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制定“一厂一策”的重污染天气操作方案,进一步增加了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记者:下一步如何更好应对重污染天气?
王晓利:通过观测发现,京津冀地区在秋冬季经常出现多个城市同时发生重污染天气的情况,且随着大气环流的影响,污染物相互传输影响,这种情况下,单个城市采取应急减排措施难以达到治污控霾的效果,区域联防联控是最有效的选择。
另外,重污染天气经常发生在秋冬季,特别是采暖期间,由于煤炭使用量大幅增加,导致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加之冬季不利的气象扩散条件,导致重污染天气频发。因此,下一步我们将针对排放量相对较大的水泥、铸造、钢铁、煤电、焦化等行业施行错峰或错季生产的政策,也就是说减少高排放企业在整个冬季的生产负荷,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缓重污染天气的影响。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彻底消除重污染天气,仍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指导下,我省通过对大气污染物重点排放行业的管控治理,“拔烟囱”“推锅炉”等一系列手段,全省的空气质量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例如,2016年气象扩散条件为近几年来最差,个别城市虽然出现了PM2.5浓度爆表的情况,但与前几年相比,无论从重污染过程持续时间,还是从爆表城市的数量和峰值浓度来看均明显减轻。可见,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全社会共同减排,重污染天气就会越来越少,环境空气质量就会越来越好。
记者:面对当前的环境形势状况,今年河北省制定的环境目标是什么?将采取什么措施来保障大气质量持续改善?
陈国鹰:今年的主要目标:全省PM2.5平均浓度确保下降6%以上,力争8%,达到66微克/立方米以下;全省平均优良天数达到210天。其中,石家庄、保定、廊坊市PM2.5平均浓度较2015年分别下降15%、28%和23.5%,达到76、77和65微克/立方米以下。
突出的是采取五项重点措施:
一是深化拓展专项行动。继续深入开展散煤、焦化、露天矿山、道路车辆污染整治四大专项行动。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和清洁能源替代,大力实施电代煤、气代煤;加快建成区35蒸吨和城乡接合部及其他远郊县城镇地区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推进城市集中供热;进一步压减炼焦产能,加强污染治理和清洁生产审核,实现达标排放;加大露天矿山整治力度,有序推进敏感地带矿山迹地修复绿化;严格油品质量监管,严查严治机动车尾气污染,建立常态长效防治机制。
二是坚持开展协同防控。围绕“少用煤、用好煤”,减少燃煤消费,加快燃煤污染治理;发挥标准倒逼作用,完成“6643”工程收官年目标任务;狠抓587个高架源排放管理,全面实行在线监控,严格执行排放限值;有序清理取缔“散、乱、污”企业;强化施工和道路扬尘、秸秆焚烧管控。
三是突出重点区域治理。落实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狠抓污染传输通道城市特别是“2+4”“1+2”核心区城市污染治理,靶向施策,加强联动,完成区域散煤清零、限时关停、重点行业污染整治等目标任务;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执行排污收费新标准。
四是切实严格执法监督。深入推进依法治污,落实《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继续开展“利剑斩污”专项行动,完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保持环境违法犯罪严打高压态势;完善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制度,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五是努力增强科技支撑。推进科技治霾、精准治污。加快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大气污染排放源清单编制及源解析,加强措施效果评估;开展重污染天气形成机理、硫酸盐硝酸盐对细颗粒物浓度影响及对策研究;完善全省域、全要素、全覆盖的立体监测网络。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肩负使命,迎难而上,通过采取严格的措施、扎实的行动,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打好这场环境治理的重大战役,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环境改善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