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脱硫废水深度处理工艺分析和选择
根据国内外的脱硫废水深度处理来看,深度处理技术基本上都是采用蒸发结晶工艺。因为膜法预处理需要消耗很长的时间,一旦系统中不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个系统停止运行,而蒸发结晶工艺流程短、运行稳定,其可靠性和对原水变化的适应性远大于膜浓缩法。
根据国内外脱硫废水处理项目发现,脱硫废水的水质情况非常复杂,利用膜浓缩法的可行性是非常低的,因为膜浓缩法预浓缩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如威立雅这些国家大企业都是采用蒸发结晶工艺,并没有使用膜浓缩法。
4.脱硫废水深度处理工艺选择需要注意的问题
4.1脱硫废水水质变化
脱硫废水的成份变化较大,与锅炉负荷、燃煤种类、脱硫剂质量以及工艺水质均有较大关系,无法提供较为精确的设计水质,因此需要脱硫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对水质的波动要有较强的适应性。
4.2脱硫废水水量的变化
脱硫废水的瞬时排放量主要是根据脱硫系统的运行工况而定,因此脱硫废水排放量不是恒定值,需要建立较大的缓冲池,避免深度处理系统受到废水流量波动的冲击。
4.3设备检修时的废水储备
考虑到脱硫废水深度处理系统的正常检修及事故处理,需要建立事故浆液池,事故浆液池的大小,应根据设备检修周期及时间、正常维护工作量等确定.深度处理若采用膜减量及正渗透工艺,废水储备池容积可适当减小。
4.4脱硫废水量的确定
脱硫废水排放量决定了废水处理设备出力的选择,由于脱硫废水深度处理设备吨水造价很高,因此,脱硫废水处理能力直接决定了设备投资费用。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脱硫废水排放量主要取决于脱硫系统吸收塔正常运行时所控制氯离子浓度,控制吸收塔氯离子浓度越高,脱硫转机设备及系统的腐蚀越严重,石膏含水率及氯离子含量高,并影响石膏脱水系统正常运行等。
控制吸收塔氯离子含量控制越低,脱硫系统废水排放量越高,深度处理设备造价越高。因此,脱硫系统的废水排放量,需要通过对锅炉设计(校核)煤种、模拟脱硫工艺水质、设计石灰石成份等各种因素综合分析核算确定。
5.结束语
我国在修订脱硫废水行业标准时应该充分学习国外的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我国由于不同地域煤种和水质差异大,污染物指标如TDS不能一概而论,应结合不同的回用或排放要求进行处理和标准的修订,根据现有的除盐技术和零排放技术进行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张文杰.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废水处理思路构建[J].科技风,2014(24).
[2]袁彬.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J].山东工业技术,2014(17).
[3]曹书涛.燃煤电厂脱硫超低排放后废水零排放工艺研究[J].工业设计,2016(12).
[4]马越,刘宪斌.脱硫废水零排放深度处理的工艺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5(18):12~13.
[5]马越,刘宪斌.脱硫废水零排放深度处理的工艺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5(18):12~13.
[6]王燕冰.火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的处理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