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节能环保 > 正文

实录|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2017-03-10 10:18:40 来源:网络

家还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2017-03-09 18:05:39

陈吉宁:

谢谢你的提问。去年5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土十条》,经过两年多的工作,50几次修改,已经正式实施了。《土十条》是我们下一步解决当前土壤污染问题的重要工作部署。基本思路是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这个思路汲取的是国内外特别是国外30几年来污染治理的经验教训和走过的弯路。今天在这里跟大家明确一下,土壤污染治理不是把土都挖出来,粗放的无序治理。我们强调:一是预防,二是风险管控,三是安全利用。从工作部署来看,我们叫“2233”,这也是解决我们当前的问题。

2017-03-09 18:06:13

陈吉宁:

第一个“2 ”是两大基础。一是摸清家底,开展土壤污染的详查。现在我们对土壤的污染底数不清,已经公布的一些土壤污染超标率,这些超标率是点位超标率,并不代表着土壤污染的分布和状况。二是要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这是目前正在推动的一项工作。全国人大已经把土壤污染防治法列入了今年的立法计划,我们也正在抓紧制定相关标准。

2017-03-09 18:14:07

陈吉宁:

第二个“2”是两大重点,一是农用地分类管理,二是建设用地的准入管理。怎么管,我们最近发布了污染地块环境管理办法,这个办法明确了从风险管控的角度,监管什么,各方的责任是什么,是一个全过程的管理方案。目前我们正在跟农业部制定关于农用地的管理办法。

2017-03-09 18:14:29

陈吉宁:

第一个“3”是三大任务,对未污染、正受污染和已污染的土壤实施防治和风险管控措施。

第二个“3”是加大三大保障,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强化目标考核。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工作机制,有12个部门参加,形成了国家各部门和地方各省的工作方案。下一步,我们正在落实污染详查的工作方案,出台法规标准。通过这些工作可以把《土十条》工作一步一步落实下去。谢谢。

2017-03-09 18:18:32

新华社记者:

目前社会上对于重污染天气的成因众说纷纭,不同的专家机构都会有不同的说法,有的甚至互相矛盾,这对公众带来很多的疑惑,大家不知道究竟该相信谁。请问陈部长,您认为PM2.5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谢谢。

2017-03-09 18:19:01

陈吉宁:

你说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关于PM2.5的成因,实际上是有基本的科学共识。我们今年1月份开了两天科研讨论会,也专门邀请了一些记者参加,就是来再次讨论PM2.5的成因,这次讨论进一步明确了目前大家对PM2.5成因的科学共识。为什么会有一些误读或者混乱呢?一是这个过程比较复杂,另外是有一些误读,混淆了一些概念。第一是大家得搞清楚什么是PM2.5?PM2.5是指空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是一类物质的统称,不是一个单一的物质。这里面包括硫酸盐、硝酸盐、铵盐、有机化合物、元素碳等等。这是第一个要搞清楚的概念。第二,PM2.5是怎么形成的?这是问题的所在。PM2.5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由于自然界或者是我们人类活动或者污染源直接产生的。有一些是我们直接排放的,或者自然界本身就有的,我们把这个叫做一次排放。还有一部分是大气中的气态物质,比如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VOCs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生成的,这是二次生成,这部分生成物质也主要是人类活动污染产生的。也就是说,PM2.5实际上是两部分,一类是直接产生的,一部分是由气态物质污染物反应生成的。我们要知道污染的来源就是要把一次生成和二次生成的物质追溯到是谁产生的,哪些污染者排放的,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我们叫源解析。只有通过源解析,我们才知道是谁排放的,贡献量有多大,它不是直观地可以知道污染源的排放量。比如说汽车尾气,它对PM2.5的贡献不是一次排放的,主要是二次生成的那部分。

2017-03-09 18:23:58

陈吉宁:

近些年,我们分别对北京、天津等35个城市开展了源解析的工作,基本弄清楚了比如说燃煤、工业排放、扬尘、机动车、秸秆焚烧等等。它们都是PM2.5形成的主要原因。当然这个原因还可以细分,比如说不同的工业排放量是不一样的,钢铁、焦炭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汽车也不一样,国四、国五和老旧车、重型柴油车会相差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散煤的燃烧和电厂燃煤排放也不一样。各地因为产业结构不一样,生产生活条件不一样,各个地方的污染源的来源和构成比例是有

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权威指南在这里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

近期,一张包含103种垃圾的垃圾分类列表在网上热传,在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这4个分类下,每一类都列出了20多种垃圾。因为内容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