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力达到3500万千瓦左右,各市拥有500千伏变电站基本上不少于2座,县均拥有220千伏变电站4座。到2030年,接纳省外来电能力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各市拥有500千伏变电站基本上不少于3座,县均拥有220千伏变电站5座。
提升技术装备水平
加快智慧能源建设。加快推进能源全领域、全环节智慧化发展,提高能源发展可持续自适应能力。加强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能源管理系统扁平化,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革命。建立能源生产运行监测、管理和调度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加强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信息对接和生产消费智能化,推动能源系统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深度融合。适应分布式能源发展、用户多元化需求,优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提高电网与发电侧、需求侧交互响应能力。推进能源与信息等领域新技术深度融合,统筹能源与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建设“源-网-荷-储”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到2020年,建成一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到2030年,建成多能互补、供需协调的智慧能源系统。
电网晋档升级行动计划
围绕打造坚强智能电网,系统推进特高压输电工程、500千伏省域主网架强化工程、220千伏市域主网架完善工程和城乡配电网升级改造工程,不断提升电网受电、输电、配电能力和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特高压输电工程。近期,重点推进锡盟至济南、榆横至潍坊1000千伏交流和上海庙至临沂、扎鲁特至青州±800千伏直流特高压送电通道和济南至潍坊至临沂至枣庄至菏泽至石家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环网。远期,重点推进外省至滨州±800千伏直流特高压送电通道和晋东南至菏泽至枣庄、菏泽至赣州、济南至烟台至潍坊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扩建潍坊等特高压交流变电站,打造“四交三直”省外特高压送电通道和“三横两纵”省内特高压电网。
省域主网架强化工程。近期,重点建设潍坊、枣庄、临沂、菏泽、济南、青州等500千伏送出工程,新建惠民、胶南、临朐等17座变电站,改扩建滨州、寿光、牟平等19座变电站。到2020年,拥有500千伏变电站60座,变电容量1.15亿千伏安,供电半径28.9公里。远期,新建李山、招远、莱西、乐陵、梁山等16座变电站,改扩建贝州、岱西、管仲、光州等57座变电站。到2030年,拥有500千伏变电站76座,变电容量1.9亿千伏安,供电半径25.6公里。
市域主网架完善工程。近期,新建220千伏变电站166座,改扩建58座。到2020年底,拥有220千伏变电站551座,变电容量1.95亿千伏安,供电半径9.6公里。远期,新建变电站168座,改扩建187座。到2030年,拥有220千伏变电站707座,变电容量2.86亿千伏安,供电半径8.4公里。
配电网改造升级工程。近期,新建110(35)千伏变电站1030座,改造变电站500座,新增变电容量8500万千伏安,线路1.9万公里;新增10千伏配变3.5万台,改造配变1.7万台,新增配变容量1100万千伏安,线路4.3万公里。远期,新建110(35)千伏变电站1800座,改造变电站880座,新增变电容量1.4亿千伏安,线路3.4万公里;新增10千伏配变9.8万台,改造配变5.4万台,新增配变容量3200万千伏安,线路8.8万公里。
系统储能调峰工程。加快抽水蓄能、天然气等优质调峰电站建设;深度挖掘燃煤机组调峰能力,加快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推动燃煤机组由提供电力、电量的主体性电源,向提供可靠电力、调峰调频能力的基础性电源转变。鼓励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户、电储能企业投资建设储能设施;鼓励各地新能源开发基地同步配置适当规模的储能设施;鼓励在小区、楼宇、工商企业等用户侧建设分布式储能设施。加快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完善调峰辅助服务补偿标准,推进调峰服务的市场化交易,实现储能设施与新能源、电网的协调优化运行。
能源互联网行动
计划以“互联网+”为手段,着力打造能源大数据综合服务、智能化电力交易和电动汽车充电智能服务等三个平台,大力实施微电网示范工程,促进信息化和能源深度融合,推动能源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发展。
能源大数据平台建设工程。实施能源大数据战略,积极构建山东能源大数据信息中心,促进各类数据资源整合,逐步实现能源数据资源的集成和共享。积极促进覆盖能源生产、流通、交易、消费等全链条的能源大数据新业务应用与增值服务,开展面向能源终端用户的用能大数据信息服务。发挥大数据技术在能源监管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升能源监管的效率和效益。
智能化电力交易平台建设工程。以电力体制改革为契机,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积极构建智能化电力交易平台,培育负荷集成商、售电商、综合能源运营商等新型市场主体。鼓励个人、家庭、分布式能源等小微用户灵活自主地参与电力市场,支持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等绿色电力与用户之间实现点对点交易。逐步建设以能量、辅助服务、新能源配额、虚拟能源货币等为标的物的多元交易体系,形成多方参与、充分竞争、平等开放的市场交易格局。
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加快推进“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用户需求,集成电网、车企、交通、路况、气象、安全等各种数据,建立电动汽车用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