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西忻州印发《忻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2019年行动计划》。其中指出: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在具备热电联产供热条件的情况下,关停整合3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供热机组供热半径15公里范围内燃煤锅炉。2019年,按照省要求淘汰30万千瓦以下不达标燃煤机组。2019年,启动忻州广宇煤电有限公司和山西鲁能河曲发电有限公司有色烟羽治理试点工程,减少烟气中各类污染物。
全文如下:
忻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2019年行动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打赢蓝天保卫战2019年行动计划》(晋政办发〔2019〕39号)和《忻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忻政发〔2018〕32号),促进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转型、治企、减煤、控车、降尘”五管齐下,深入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和用地四大结构调整,以忻州市建成区及周边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钢铁及焦化等重点行业深度治理、散煤清洁化替代、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重点任务为抓手,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坚决打赢忻州市蓝天保卫战。
二、工作目标
(一)约束性指标
坚决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各县〈市、区〉目标待省政府下达我市目标后,另行分解下达)
(二)争取性指标
忻州市环境空气质量二氧化硫平均浓度力争同比下降30%;2018年,二氧化硫平均浓度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代县、繁峙县二氧化硫平均浓度力争同比下降40%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产业结构转型,优化产业布局
1、严格控制“两高”行业产能。重点区域严禁新增钢铁、焦化、铸造、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确有必要新建的,要严格执行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新建焦化升级改造项目产能量要与淘汰已有建成焦炉产能量挂钩,实施减量置换。进一步优化我市辖区内产业布局,加大对分散钢铁、焦化企业的整合力度。(牵头单位: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加快忻州市、原平市城市建成区及周边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2019年,全面启动山西繁荣富化工有限公司退城搬迁改造工作。(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能源局,责任单位:忻府区人民政府、原平市人民政府)
3、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按照省要求,全面启动炭化室高度4.3米及以下且运行寿命超过10年的机焦炉淘汰工作。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的钢铁、水泥熟料去产能任务。(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相关县〈区〉人民政府)
4、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行动。对排查中发现的“散乱污”企业实施动态清零,发现一起整治一起,分类实施关停取缔、搬迁和原地提升改造。(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能源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管理局等,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提高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水平
5、严格排污许可管理。按照国家、省要求,完成排污许可证的核发。组织开展排污许可证持证执行情况合规性检查,凡未按规定领取排污许可证的企业,一律按无证排污责令停产;未按照排污许可证要求排污的,依法处罚。(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6、推进钢铁行业(含独立球团烧结企业及冶铸企业烧结高炉)深度治理。按照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和省有关要求,加快推进全市钢铁(含独立球团烧结企业及冶铸企业烧结高炉)企业所有生产环节,包括各类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以及运输方式进行全面升级改造。2019年底前,按国家标准完成钢铁行业无组织排放环节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推进有组织排放环节超低排放改造和运输方式升级改造。(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责任单位:相关县〈市〉人民政府)
7、全面推进焦化行业深度治理。完成山西禹王煤炭气化有限公司、忻州鑫宇煤炭气化有限公司焦化企业特别排放限值改造,2019年10月1日起,全面执行特别排放限值标准,逾期未达标实施停产整治。鼓励焦化企业开展干法熄焦改造和炉体封闭改造,有效减少焦化企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加强焦化行业环境保护规范化管理,树立行业绿色发展典型。(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忻府区人民政府、岢岚县人民政府、原平市人民政府)
8、开展有色烟羽治理试点。2019年,启动忻州广宇煤电有限公司和山西鲁能河曲发电有限公司有色烟羽治理试点工程,减少烟气中各类污染物。(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能源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忻府区人民政府、河曲县人民政府)
9、强化重点行业无组织排放整治。开展钢铁、建材、有色、火电、焦化、铸造、煤炭(含洗煤)重点行业物料(含废渣)运输、装卸、储存、转移和工艺过程等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储售煤场要严格按照要求对物料实施密闭存储堆放。2019年年底前,完成改造工作,做到生产设施和工艺过程无跑冒、生产环境无异味,物料密闭存储堆放、密闭传输、密闭运输,厂区及厂外运输道路清洁硬化,运输车辆车身车轮出厂前清洗。加强进出厂区运输通道环境整治,划定工业企业厂外扬尘管控责任区,纳入企业扬尘及无组织整治范围。(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市能源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0、强化重点行业VOCs综合治理。更新完善VOCs排放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开展涉VOCs排放工业企业综合治理情况评估,对照标准实施全行业、全过程、全指标整治。完成山西禹王煤炭气化有限公司、山西中电科耀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VOCs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减少VOCs排放。根据夏季O3超标情况,适时对忻定盆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区域VOCs排放重点企业或生产工序采取季节性生产调控措施。(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能源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忻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11、加快推进锅炉深度治理。2019年10月1日前,全市在用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以及位于县(市、区)建成区的燃煤供热锅炉、生物质锅炉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有序推进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技术改造。结合全市清洁取暖改造工作,全面推进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2019年10月1日前,未完成改造,无法达到国家、省排放限值要求或改造无望的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实施淘汰。(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2、持续开展工业炉窑专项治理。进一步完善工业炉窑清单,对列入清单的工业炉窑实施对标治理,挂账销号。2019年,全市淘汰炉膛直径3米以下燃料类煤气发生炉、一段式煤气发生炉,改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锻造行业天然气加热炉要实施低氮改造,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对于已有行业排放标准的工业炉窑,严格执行行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相关规定;暂未制订行业排放标准的其他工业炉窑,暂按《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规定的掺风系数或过量空气系数折算,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限值分别不高于30、200、300毫克/立方米执行,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停产整治。(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能源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加快推进散煤清洁化替代
13、大力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充分利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热电联产机组和大型集中供热锅炉,以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为主,煤改电、煤改气等清洁能源为辅,优先以乡镇为单元,采取联片改造方式,替代生活和取暖散煤。各县(市、区)要将建成区范围内“城中村”和严重影响当地环境空气质量的“城边村”一并纳入清洁取暖范围。2019年,忻州市建成区清洁取暖和散煤替代加快向农村扩展,进一步提高建成区周边农村清洁取暖覆盖率。忻定盆地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区域内的定襄县、原平市建成区清洁取暖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其他县建成区清洁取暖覆盖率达到70%以上,农村地区力争达到40%以上。各县(市、区)和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要加快制定清洁取暖改造年度工作方案,并分别报市能源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发改委和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牵头单位:市能源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城市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
14、强化散煤管控。各县(市、区)和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要及时将当地已完成清洁取暖改造的区域划定为“禁煤区”,并向社会公告。“禁煤区”范围内,禁止散煤进入,防止散煤复燃;能源管理部门要组织做好洁净煤供应保障;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煤质抽检,对民用散煤销售企业每月煤质抽检覆盖率要达到10%以上,全年抽检覆盖率达到100%。对销售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煤炭以及在“禁煤区”销售散煤等违法行为,依法予以查处。(牵头单位:市能源局,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
15、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按照省要求,减少全市煤炭消费总量。进一步优化煤炭使用结构,2019年非电用煤量较上年大幅减少,提高发电用煤占全市煤炭消费量的比例。(牵头单位:市能源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6、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在具备热电联产供热条件的情况下,关停整合3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供热机组供热半径15公里范围内燃煤锅炉。2019年,按照省要求淘汰30万千瓦以下不达标燃煤机组。(牵头单位:市能源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强化机动车污染治理
17、推进大宗物料的清洁运输。进出工业企业的煤炭、铁精矿、焦炭等大宗物料最大程度采用铁路、管道或管状袋式运输机等清洁方式运输;达不到的,采用新能源汽车或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车辆运输。(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8、加快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按照省要求,加快完善全市铁路货运专用线的建设,不断提高铁路货运量。(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9、强化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严格落实《山西省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要求,建立柴油货车路检路查长效工作机制,组建公安、生态环境、交通运输联合执法队伍,持续开展柴油货车和散装物料运输车污染治理联合执法,在货运主要通道或物流集散地设立机动车联合执法检查站,严查柴油车排气口冒黑烟现象,对高排放车辆开展尾气检测和车用尿素、油品抽测。每年秋冬季期间监督抽测柴油车数量不低于当地柴油车保有量的80%。交通运输部门将一年内超标车辆占企业总车辆数10%以上的运输企业,列入黑名单。对钢铁、建材、焦化、有色、化工、矿山等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重点用车企业,实施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停止柴油货车进出厂区;重点用车企业要安装管控运输车辆的门禁和视频监控系统,监控数据至少保存1年以上。(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0、加快车辆结构升级。完成省下达的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营运柴油货车淘汰任务。积极发展新能源车,忻州市、原平市建成区新增的公交、出租、环卫等车辆,全部采用新能源车辆,2019年忻州市建成区625辆出租车、10辆环卫车完成更新。(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公安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1、建立实施机动车检测/维护(I/M)制度。2019年底前,市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部门建立排放检测和维修治理信息共享机制。排放检验机构应出具排放检验结果书面报告,不合格车辆应到具备资质的维修单位进行维修治理。经维修治理合格并上传信息后,再到同一家检测站予以复检,经检验合格方可出具合格报告。(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22、加快推进机动车监管能力建设。2019年,完成忻州市机动车遥感监测系统建设任务,实现三级数据联网。严格机动车环保检测站管理,规范机动车环保检测,严厉打击排放检验机构弄虚作假行为,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2019年底前,市生态环境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实现机动车登记信息与排放检验信息交互工作,建立机动车尾气排放检验信息与安全检验信息联网共享机制。(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
23、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管控。2019年底前,完成全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严格落实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要求,严禁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使用不符合国家排放要求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和油品。(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农机中心,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4、持续开展生产和流通领域车用油品质量抽检。严禁使用不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加强对油品制售企业质量监督管理,持续开展生产和流通领域车用油品质量抽检。其中,加油站车用汽柴油全年抽检覆盖率力争达到30%以上,对油库抽查比例每月不少于20%,实现年度全覆盖。开展企业自备油库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黑加油站点,一经发现,坚决取缔,严防死灰复燃。(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市公安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