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业网风力发电网讯:近年来,我国风电发展迅速。到2013年年底,全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77160MW,全年风电发电量134.9TWh,约占全国总上网电量的2.5%。在风电开发较为集中的区域,风电已经成为主力电源之一,以蒙西地区为例,2013年风电发电量为21.6TWh,占到全网发电量的11%。
随着风电并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从2011年起,“三北”地区等风电开发集中区域弃风限电问题日益突出,在2012年达到高峰。2012年全国弃风电量约20TWh,全国弃风率约为17.1%,其中吉林、蒙东、蒙西、甘肃等地区弃风率在25%以上。在这种背景下,有些储能设备厂家提出,现阶段我国风电项目应投资配置储能装置。一是可以快速吸收和释放有功及无功功率,平滑风电输出功率,提高风电的可控性,保证风电出力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减小对电网的影响;二是可以在弃风限电时储存风电电量,在非限电时段上网,在弃风限电问题得以改善之前提高风电的效益。
那么,现实情况是否如理论设想的那样呢?为此,我们结合风电的出力特点和储能技术的特点,对当前政策环境下风电项目投资配置储能装置的可行性进行初步分析。
《风能》微信:chinawindenergy
储能技术简介
目前,储能技术路线主要分机械储能(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电化学储能(包括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等)和电磁储能(包括超导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等)等几种,各种技术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由于风电场装机规模多在50MW以上,适用于风电场储能的技术必须是兆瓦级以上功率、多小时容量的技术。电磁储能和飞轮储能明显不适用,机械储能中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对地理条件的要求高,有些地区不具备推广的条件,因此可在风电场内配置的只有电化学储能的几种技术。
当前条件下风电项目配置储能装置的可行性
(一)配置储能的容量不易确定
为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配置储能装置,在限电时段储电、非限电时段上网,这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但由于储能成本普遍高于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这种做法在实践中是否可行,是否适宜在全行业推广,关键还在于能否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配置最小的储能容量。
实际上,风电项目配置储能的比例主要取决于当地的限电情况,没有一个普适的标准。由于2012年限电情况比较突出,我们选取了蒙东地区有代表性某风电场(装机容量297MW)2012年的全年各月限电、2月各日限电和11月28日分时段限电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