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储能对电能质量的贡献体现在电网侧
由于风电出力受风速所固有的波动性影响较大,在电网薄弱地区容易引起电网电压和频率稳定性问题。目前解决这种问题的措施主要是进行风功率预测和安装无功补偿等手段。安装储能装置可以使风电场更好地配合电网进行调峰和调频,但从系统角度看,以这种目的配置的储能是电网建设的需要,而不是电源建设的需要。为电网提供服务的储能装置应该在电网中配置,让每个风电场配置储能不但不经济,也无必要。
以抽水蓄能为例,其主要作用是为电网运行服务,我国现行的有关政策规定,抽水蓄能电站由电网企业根据电网运行需要进行规划,原则上由电网企业全资建设和管理,杜绝电网企业与发电企业合资建设,严格审核发电企业投资建设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在投资回收机制方面,不再核定抽水蓄能项目的电价,其建设和运行成本纳入电网运行费用统一核定。
(四)储能装置并不是电力系统灵活性的唯一来源
电力是唯一不能被轻易存储的重要“能源载体”,因此目前的电力存储技术一直未取得实质性突破,更不能以良好的经济性对系统运行进行调节。幸运的是,与通行的假设不同,缺少经济储能方式对可再生能源未来发展的影响并不大,因为我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电力系统的灵活性。综合运用类型各异、位于不同区域的可再生能源电源结构,功率预测技术,灵活性电源以及需求侧响应等措施,可以构建完全满足需求的可靠电力系统。
结论
综上所述,为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配置储能装置,尽管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对平衡峰谷有较好的作用。但是,有鉴于当前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性,储能技术尚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并且就目前我国风电占比仅有3%的情况来看,也没有必要动用成本高昂的储能设备。实现更大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并网,不是在电网运行的物理特性上做出改变,而是在运行策略、规则和程序上做出改变,这是一个巨大的机制性挑战。
(作者: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原标题:当前风电项目配置储能装置的可行性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