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节能环保 > 正文

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进展

2017-03-08 14:57:05 来源:网络

国生态文明建设从党的“十七大”首次被提出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之一,到党的“十八大”被纳入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其地位更加突出、内涵也更加丰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这四大建设一起,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建设总体事业,这就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同时,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进一步指向“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使生态文明的内涵更为直观和具象,也更加具有时代意义。

2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 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反思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从生态环境建设开始,但不仅仅包括生态环境建设。

2.1 生态文明建设起步于生态环境建设

关于我国生态环境的严峻性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措施,学术界和政府部门早已关注。生态环境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技术与生态工程等领域,围绕污染防治、区域环境综合治理以及生态环境调查、环境质量评价、生态环境区划和规划、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等方面展开,从狭义的“环境保护”研究逐步拓展到内容更为丰富的“生态环境建设”研究,为我国实施常规污染治理、生态建设工程及节能减排等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但是,大量生态环境建设投入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生态环境“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态势,不得不引发学者们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反思。

2.2 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反思

对生态环境建设效果及其成因的反思,主要有以下观点: 蔡昉等认为,中国目前仍处于高速增长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的“拐点”远未出现,我国环境问题主要是由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引起的,而这种发展模式又源于中国式分权下的政府行为; 还有学者指出,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却是集中涌现,呈现出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单一的生态环境建设措施显然难以解决; 此外,也有学者从管理体制自身弊端出发,指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条块分割、重建设轻管理、生态法制建设滞后等,是生态环境建设效果不甚理想的重要原因。

2.3 生态文明建设应是全方位、多元化的推进模式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价值观念、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发展格局的全方位变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表明“五位一体”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面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推进,而不是只有生态环境建设。相关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生态省(市、县) 试点创建,李文华指出,不同于单项的生态建设或环境保护工程,生态省建设包括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和生态人居等,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和高效性。王金南、姬振海等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方向和重点,邓玲的研究认为,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融入”路径,必须要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明确“融入”的内容,增强“融入”的内生动力,创新“融入”的机制体制。总之,生态文明建设如何与四大建设相融合,应是新时期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3 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领域: 优化空间开发格局、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方式转变和消费模式转型

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同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其突破口在于: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以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和消费模式转型。3.1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空间开发失衡、区域发展不协调,是造成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重要根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上取得突破。基于空间管制思想、公共政策理论以及“人—地”协同论等,肖金成等认为,生态文明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应能“促进要素充分流动和优化配置、人的发展机会和福利水平相对公平、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环境发展与人的发展相协调”,资源本底、政策

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权威指南在这里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

近期,一张包含103种垃圾的垃圾分类列表在网上热传,在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这4个分类下,每一类都列出了20多种垃圾。因为内容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