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有序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坚持与节能降耗、污染防治相结合,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依法依规淘汰达不到标准要求的落后产能。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兼并重组、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加快钢铁、水泥、化工、造纸等传统行业落后和过剩产能的退出。落实各级政府工作主体责任,制定和实施淘汰落后产能分年度的具体工作方案,并将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工艺设备和各地执行情况及时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组织督促企业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防止落后产能转移,做好职工安置工作。
第四章 加大能源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坚持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实行能源水资源消费强度和总量控制,推进技术进步,大幅度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实施能效水效“领跑者”制度,加快建立循环型工业体系,促进企业、园区、行业、区域间链接共生和协同利用,大力推进资源能源再利用、梯级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第一节 促进能效提升
推进结构节能。把优化工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作为新时期推进工业节能的重要途径,加强节能评估审查和后评价,进一步提高能耗、环保等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产能扩张。大力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发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产品。大力推进工业能源消费结构绿色低碳转型,鼓励企业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工业企业分布式能源中心建设,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减少煤炭消费。因地制宜开展分布式绿色智能微电网建设。推广绿色照明。
强化技术节能。以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应用为手段,全面推进传统行业节能技术改造,深入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能效提升专项行动。围绕高耗能行业企业,加快工艺革新,实施系统节能改造,鼓励先进节能技术的集成优化运用,深入推进流程工业系统节能改造,重点推广原料优化、能源梯级利用、可循环、流程再造、整体匹配等系统优化工艺技术,普及中低品位余热余压发电、制冷、供热及循环利用。继续推进锅炉、电机、变压器等通用设备能效提升工程,组织实施空压机系统能效提升计划。实施工业园区节能改造工程,加强园区能源梯级利用,推进集中供热制冷。
提升管理节能。贯彻强制性能耗标准,在电解铝、水泥行业落实阶梯电价、差别电价等价格政策。突出重点企业对节能目标的支撑作用,实施千户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制定工作方案,强化目标管理,加大节能技术改造,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将能源管理体系贯穿于企业生产全过程,定期开展能源计量审查、能源审计、能效诊断和对标,发掘节能潜力,构建能效提升长效机制。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带动行业整体能效提升。围绕中小工业企业节能管理,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开展节能服务公司进企业活动,全面提升中小企业能源管理意识和能力。加强工业节能监察,组织开展强制性能耗、能效标准贯标及落后用能设备淘汰等监察,实施重点行业、重点用能企业专项监察和督查,严格执行《节约能源法》和《工业节能管理办法》等法规。进一步完善覆盖全省的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加强节能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支持完善硬件设施、开展业务培训,切实履行监察职能。
第二节 推进节水治污
以控制工业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保护水环境为目标,围绕钢铁、石化和化工、印染、造纸、电镀等高耗水、高污染行业节水治污需求,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采用水资源系统平衡优化整体解决方案等节水技术,加快节水治污技术改造,深挖节水潜力,对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推进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支持企业采用电吸附、膜处理等技术,利用城市中水、矿井水、苦咸水等。发展低耗水高新技术产业,严格控制缺水地区、水污染严重地区和敏感区域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发展。实施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开展节水诊断、水平衡测试、用水效率评估。强化高耗水行业企业生产过程和工序用水管理,严格执行用水定额。创建节水型企业。推广特许经营、委托营运等专业化节水模式,推动工业园区集约利用水资源,实行水资源梯级优化利用和废水集中处理回用。突出重点用水企业对节水目标的支撑作用,实施百户企业节水行动,制定工作方案,强化目标管理,加大节水技术改造,推进节水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工业用水效率。
第三节 强化资源循环
矿产资源深度利用。大力发展高效安全采选技术和装备,突破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主要技术瓶颈,降低入选品位,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发展钒钛资源和稀土资源综合重点工程,提高钒钛及稀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优化调整产品结构,加快开发高端钒产品和钛终端产品,以及稀土产品深加工及应用。积极发展页岩气和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强硫铁矿废渣综合利用,发展其他共伴生非金属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推动天然气与盐、油、煤等资源结合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项目,发展新型天然气化工。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以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支持共伴生矿资源、粉煤灰、煤矸石、工业副产石膏、冶炼和化工废渣、尾矿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建材工业与煤炭、电力、冶金、化工行业的核心链接,鼓励发展固体废弃物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积极培育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的产业。培育一批骨干企业,以攀西国家资源创新开发区、硫磷化工集中区为重点,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