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人才优势,延伸上游产业,拓展相关产业链,形成以先进技术引领,产业链完整的太阳能综合应用技术示范城市。
(1)产业发展策略
渭南市太阳能综合应用产业应立足陕西,面向全国。首先以渭南市光伏领跑者基地的规划报批及项目落地为契机,充分利用项目带动作用,加大招商力度,形成上下游产业集聚和一批重点核心企业,大力发展先进组件、逆变器及新型支架的技术研发,形成规模产业供给,并逐步辐射陕西铜川、榆林、咸阳等其他省市的光伏应用市场;借助处于关中腹地的区位优势,北拓南进,向北主要面向西藏、内蒙、青海等大型地面电站的建设和技术应用,向南逐步向华南、华北、沿海等地区推进。
(2)产业集群规划
在目前光伏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渭南市利用自己的优势,瞄准下游应用市场,重点以地面集中电站的建设、分布式电站的推广应用为基础,发展上游组件、支架、逆变器等主材,同时发展如坩埚、石墨、碳毡、铝浆、银浆、超白玻璃、EVA膜、铜箔带、铝合金等重要辅材。除了主材和辅材环节,后期逐步发展硅料和辅材的再生业务,如铸锭厂的头尾料和边皮料的回收,切片厂的砂浆、硅料回收以及再生,铸锭厂的坩埚回收和石墨回收再加工,还有,在今后光伏电站投资到了一定年限后,对于超过服役期的电站的组件中的超白玻璃、铜箔、银浆、铝合金、背板等各种辅料的回收和再加工。
表6.4渭南市光伏产业链发展集群规划
5.2.4.3重点发展储能技术
发展创新性储能技术对加快发展我国新能源产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近几十年来,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一直受到各国能源、交通、电力、电讯等部门的高度重视。
图6.11 电力系统运行特点
储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风电场和光电场输出平滑和“移峰填谷”。随着新能源尤其是风电、光电产业的迅猛发展,将推动大容量储能产业的发展。储能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问题,实现新能源发电的平滑输出,有效调节新能源发电引起的电网电压、频率及相位的变化,使大规模风电及光伏发电方便可靠地并入常规电网。
2014年,中国经济持续低迷,石油、煤、电等基础能源价格一路下行,市场哀声一片。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领域的“改革”、“创新”成为新常态,中国启动了新一轮的新能源市场改革。2015年,能源交易成为新一轮的创业热点;“需求侧管理”、“分布式光伏”、“光伏扶贫”、“光伏金融”正在推动着分布式光伏相关的微网系统的发展。作为分布式电力和微网体系的核心支柱技术,储能正在孕育着火山爆发的力量。
近两年来,中国西北地区的光伏电站受电量消纳影响和电网送出的限制,开发规模已接近饱和,光伏电站的建设主战场正在向中东部电量需求集中的城市转移,“农光互补”、“林光互补”、“渔光互补”、“采煤沉陷区治理”等光伏新模式应用正是适应光伏市场转移的新生力量,随着光伏市场向中东部转移,稀缺的土地资源越发成为制约电站发展的限制性条件。从国外光伏市场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光伏市场发展的转变,可以看出,未来,分布式光伏将逐步扩张并成为主要光伏应用市场。
同时,受节能减排和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双重目标下,新能源电动汽车将是未来汽车的主要方向,伴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以及电池成本的逐步下降和技术的日趋成熟,高效储能电池必将逐步取代内燃机作为汽车的主要动力。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势必将推动电池储能产业的发展。储能技术可以说是新能源产业革命的核心,渭南市应抓好新能源的发展机遇及光伏市场转移的机遇,充分利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储能技术,为未来进入分布式光伏市场和移动电源应用市场做好准备,同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
储能可以按照存储能量所用的方式方法的不同分为机械储能、化学储能和电磁储能3大类。机械储能有弹性储能、液压储能、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等类型,其中抽水储能电站由于具有启动灵活、爬坡速度快和在低谷储能的特点,在风电光电调峰中使用较多。抽水蓄能电站是电力系统中最可靠、最经济、寿命周期长、容量大、技术最成熟的储能装置,是新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